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餵養有效防奶瓶齒

奶瓶齒是指已經長了牙齒, 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嬰幼兒所患的一種齲病。 日常生活中, 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 還不等乳牙出齊, 已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尖的爛牙根了, 這種現象大都是奶瓶齲所致。

奶瓶齲的發生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造成的。 人工哺乳的嬰幼兒, 一般是使用奶瓶餵奶喂水。 當餵奶時, 奶嘴在寶寶的嘴裡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 乳☆禁☆頭頂在齶部, 吮吸奶液時, 幾乎能使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裡或糖水裡, 這樣, 在寶寶吸奶獲得營養的同時, 口腔的細菌也借有利條件而生長繁殖起來。

Advertisiment

如果餵奶不定時, 無限延長牙齒在奶液裡浸泡的時間;或為圖省事, 哄寶寶含著奶瓶入睡;或餵奶後, 寶寶很快入睡, 無法清理口腔, 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 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 形成殘根或牙渣。

由於寶寶患奶瓶齲是因餵養方法不當造成的, 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做到科學餵養、搞好口腔衛生護理:

1、要科學地掌握餵奶時間和次數。 每次餵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 當寶寶長到7、8個月, 自己抱奶瓶喝奶時, 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 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 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2、可不能為圖省事, 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 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

Advertisiment
且一定要糾正。

3、給寶寶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 每次喝畢必須用清潔棉簽或溫巾給寶寶擦拭口腔、齒齡及乳牙, 即使還未出牙也要進行清洗。

4、對稍大點的寶寶儘快改用匙喂水、餵奶。 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後漱口, 過渡到自己刷牙。

5、寶寶2歲開始, 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後及睡覺前刷牙。

6、寶寶長出乳牙後, 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 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裡的環境, 在需要治療時, 已經不懼怕醫生, 能夠積極配合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