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秒懂小寶寶的黃昏焦慮症

不少寶寶一到黃昏就會顯得煩躁, 愛哭鬧, 媽媽又喂又哄也很難讓寶寶安靜下來。 這種現象多集中在傍晚5點到7點, 有的寶寶能從下午4點就鬧騰到晚上8點多。 這種情況是寶寶的“黃昏焦慮症”。 媽媽不用過於擔心, 這是因為小寶寶神經發育不完全, 還不能自主排解黃昏疲倦壓力, 所以這時候媽媽給予的安撫與寬慰, 就顯得如此重要。

0-3個月 疲勞難入睡

為什麼黃昏時分對寶寶來說是如此焦躁難熬, 連帶全家人都飽受折磨, 尤其是那些出生還不到3個月的小毛頭?原因很簡單, 他們累了。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

Advertisiment
與普通人一樣, 寶寶到了傍晚也會感到精神疲憊。 但是, 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 他們無法調整精神狀態, 從壓力中解脫出來。

此外, 3個月大的寶寶還沒有區別白天和黑夜的能力, 他們大腦中分泌的褪黑素非常少, 寶寶本來就難以養成有規律的較長睡眠。 另外, 寶寶的體溫在下午升高也令他們難以入睡。 這樣一來, 寶寶在下午就會感到類似大人熬夜到後半夜時的那種疲憊。 在最疲憊的時候, 卻無法入睡, 這越發讓他們煩躁不安。

所以寶寶們到了黃昏開始哭鬧, 不一定是餓了, 媽媽餵奶也不一定管用。 到了黃昏, 母乳的脂肪含量開始升高, 奶變稠了, 從而造成寶寶吮吸吃力, 你會發現寶寶吸了兩口就鬆開乳☆禁☆頭,

Advertisiment
因不耐煩而哭鬧。

安撫焦慮寶寶:

改變哺乳姿勢, 躺喂, 讓寶寶趴在肚子上吃奶。 這種姿勢很明顯不僅讓媽媽放鬆下來, 也讓寶寶獲得了安定與放鬆;同時, 比之躺在小床上, 媽媽的心跳也可以讓寶寶感到寬慰。

媽媽可以用柔軟的繈褓把寶寶包起來, 如果包裹得合適, 會讓寶寶有一種回到媽媽子宮裡的安全感, 3個月以內的寶寶很容易因此平靜下來。 而且由於寶寶在包裹中行為受到限制, 就不容易弄痛自己, 也不會因為多動而疲累, 這樣一來寶寶哭鬧的次數就會明顯減少。 然後媽媽就可以輕輕地在房間裡來回走動, 安撫寶寶的不安情緒。

如果媽媽因為一天的育兒工作也處在疲累和煩躁狀態中, 可以換爸爸來陪伴寶寶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把寶寶放在爸爸的胸口, 聆聽爸爸更為平靜安穩的心跳。 當聽到爸爸沉厚的哼唱聲, 有的寶寶, 特別是男寶寶的煩躁更容易被安撫。

提供更多的身體撫觸。 對3個月以內的寶寶來說, 因為語言中樞正在發育中, 言語與歌唱所起到的作用還不如溫柔的身體撫觸。 不如放盆溫水給他洗澡, 洗完澡後給他搽一點寶寶油, 同時做輕柔撫觸和寶寶體操。

3個月內的寶寶一天要睡15個小時, 如果寶寶入睡時間正好在黃昏時, 鬧覺也會加重黃昏焦慮。 媽媽可以調整寶寶的睡覺時間, 例如, 讓他在下午3點左右美美地睡上一覺, 他就有精力對付惱人的黃昏了。

6-8個月 興奮灶難消退

當寶寶4個月時, 因為大腦發育逐漸趨於成熟,

Advertisiment
可以輕鬆地自娛自樂, 褪黑素的分泌增加也使他的黃昏焦慮暫時消失。 但當他長到6到8個月大時, 會遇到新的問題, 從而導致黃昏焦慮再次出現——他明顯比以前變得外向, 更活潑好動, 喜歡與人交往, 對陌生事物也充滿了好奇心, 世界對他來說, 就是一個神秘的寶藏, 他孜孜不倦地要探索下去。 因此, 就算他玩得哈欠連天, 卻還是不願意睡覺, 拖到傍晚時, 寶寶已經“電力不足”, 而他又覺得睡覺“充電”浪費了他的玩樂時間, 他勉強支撐著他的興奮灶, 漸感支撐不住。 而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說話, 在矛盾和沮喪之下, 哭鬧就成了他對媽媽宣洩的一種方式。

安撫焦慮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特別依賴媽媽, 雖然寶寶會自己找手指頭、奶嘴來當安慰物,

Advertisiment
稀釋自己的焦慮, 但如果媽媽耐心陪伴, 就能更快地讓寶寶平靜下來。

一些寶寶之所以在下午五六點鐘特別吵鬧, 主要是因為其毫無規律的生活, 該午睡的時候, 媽媽任由寶寶鬧騰。 尤其在夏秋季節, 中午沒有安穩的睡眠, 傍晚就變得難熬。 應當給寶寶制訂更科學的午睡習慣, 會讓寶寶更順利地度過黃昏不適應期。

出門, 分散煩躁情緒。 可以趕在寶寶每天開始哭鬧前, 帶他出門散個步, 選一個空氣好、風景優美的露天咖啡座或茶座, 媽媽點一杯飲料, 讓寶寶看看外面有趣的街景, 減少他在家中的無聊感與焦慮感。

回想一下什麼樣的歌曲能讓寶寶感覺愉快, 抱著寶寶, 溫柔地低聲哼唱他熟悉的歌曲, 為寶寶製造出一個平靜的氛圍,也可以讓寶寶從矛盾和躁動中慢慢地安靜下來。

用有節奏的運動來安撫寶寶,走路、搖擺、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低估了有節律的晃動和甜美的音樂對寶寶焦躁緊張的撫慰作用。你可以放一支動聽的音樂,同時把寶寶當做你的舞伴,抱著他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跳舞。媽媽會發現,這樣做你的愉悅情緒也會感染寶寶。

如果寶寶已經哈欠連天,應當在這一階段儘量避免動作聲腔誇張地逗弄寶寶,太鮮豔或是陌生的玩具,都要避免在這個時間段拿給他玩,這會大大挑起寶寶的好奇心,會讓他的興奮灶更難以消退,更難入睡。

10-12個月 疲倦加深壓力

就像4到5個月的寶寶暫停黃昏焦慮,讓媽媽松了口氣一樣,到了第9個月,寶寶也會進入他的一個相對文靜期,翻身與爬行已經熟練,但匍匐前進與站立還不穩健,這使得9個月大的寶寶較少展示能量消耗後的疲憊。但緊接著,10到12個月大的寶寶活動能量更大了,他已經可以站穩並小走兩三步,也可以像工兵一樣匍匐前進,隨著探索範圍的擴大,他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很多時候,他已經可以自主探索家裡的每個角落,甚至可以將電視櫃和低櫃抽屜裡的東西全部扒拉出來,翻弄一個下午。所以到了黃昏時段,他就像忙完了一個超級大手術的醫生一樣,疲勞翻了;如果偏偏又錯過了午睡時間,寶寶就很容易為了口渴、尿濕這樣的小事而抓狂,其實,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讓“壓力炸藥包”爆破了。

安撫焦慮寶寶:

傍晚時分,屋內光線慢慢昏暗下來,寶寶的情緒也會隨之焦躁,如果能在寶寶房裡多安置幾盞燈,讓它們如美麗的燈籠、水晶球一樣盛放,家中光線更明亮有趣,也能讓寶寶安靜下來。

播放一些甜美,有節奏感的音樂,同時把寶寶放在小童車裡,手推童車輕快地轉圈跳舞,很快就能讓寶寶的緊張情緒得到撫慰,焦慮情緒變輕鬆。

家裡儘量避免在這個時段接待客人,若是客人笑鬧不絕,嘈雜的環境也會加重寶寶的煩躁情緒。更別提有的客人會無節操地逗弄寶寶了。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有了與同齡夥伴交流的渴望。可以每天固定在傍晚帶寶寶到熱鬧的地方玩耍,例如市民廣場和社區遊樂園,可以找到很多跟寶寶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慢慢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到太陽西斜,寶寶就明白到了戶外玩耍的時間,可以讓寶寶產生期待感,從而緩解寶寶的疲憊情緒。

乖乖網溫馨提示:別對黃昏焦慮過分焦慮

父母用不著對寶寶的黃昏焦慮過於關注和焦慮。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黃昏焦慮症也曾如一頭溫柔的怪獸一樣,用它巨大的陰影籠罩我們,讓我們感應到自己的渺小,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但它最終傷害到我們了嗎?沒有!相反,現在回憶起來,正是孩提時代的黃昏焦慮,觸動了我們觀察力與感受力的萌芽,使我們變成“大人看不懂的小孩”,贏得了一部分自由表達的權利。你的寶寶,可能也因此贏得了這樣的權利啊。

為寶寶製造出一個平靜的氛圍,也可以讓寶寶從矛盾和躁動中慢慢地安靜下來。

用有節奏的運動來安撫寶寶,走路、搖擺、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低估了有節律的晃動和甜美的音樂對寶寶焦躁緊張的撫慰作用。你可以放一支動聽的音樂,同時把寶寶當做你的舞伴,抱著他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跳舞。媽媽會發現,這樣做你的愉悅情緒也會感染寶寶。

如果寶寶已經哈欠連天,應當在這一階段儘量避免動作聲腔誇張地逗弄寶寶,太鮮豔或是陌生的玩具,都要避免在這個時間段拿給他玩,這會大大挑起寶寶的好奇心,會讓他的興奮灶更難以消退,更難入睡。

10-12個月 疲倦加深壓力

就像4到5個月的寶寶暫停黃昏焦慮,讓媽媽松了口氣一樣,到了第9個月,寶寶也會進入他的一個相對文靜期,翻身與爬行已經熟練,但匍匐前進與站立還不穩健,這使得9個月大的寶寶較少展示能量消耗後的疲憊。但緊接著,10到12個月大的寶寶活動能量更大了,他已經可以站穩並小走兩三步,也可以像工兵一樣匍匐前進,隨著探索範圍的擴大,他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很多時候,他已經可以自主探索家裡的每個角落,甚至可以將電視櫃和低櫃抽屜裡的東西全部扒拉出來,翻弄一個下午。所以到了黃昏時段,他就像忙完了一個超級大手術的醫生一樣,疲勞翻了;如果偏偏又錯過了午睡時間,寶寶就很容易為了口渴、尿濕這樣的小事而抓狂,其實,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讓“壓力炸藥包”爆破了。

安撫焦慮寶寶:

傍晚時分,屋內光線慢慢昏暗下來,寶寶的情緒也會隨之焦躁,如果能在寶寶房裡多安置幾盞燈,讓它們如美麗的燈籠、水晶球一樣盛放,家中光線更明亮有趣,也能讓寶寶安靜下來。

播放一些甜美,有節奏感的音樂,同時把寶寶放在小童車裡,手推童車輕快地轉圈跳舞,很快就能讓寶寶的緊張情緒得到撫慰,焦慮情緒變輕鬆。

家裡儘量避免在這個時段接待客人,若是客人笑鬧不絕,嘈雜的環境也會加重寶寶的煩躁情緒。更別提有的客人會無節操地逗弄寶寶了。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有了與同齡夥伴交流的渴望。可以每天固定在傍晚帶寶寶到熱鬧的地方玩耍,例如市民廣場和社區遊樂園,可以找到很多跟寶寶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慢慢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到太陽西斜,寶寶就明白到了戶外玩耍的時間,可以讓寶寶產生期待感,從而緩解寶寶的疲憊情緒。

乖乖網溫馨提示:別對黃昏焦慮過分焦慮

父母用不著對寶寶的黃昏焦慮過於關注和焦慮。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黃昏焦慮症也曾如一頭溫柔的怪獸一樣,用它巨大的陰影籠罩我們,讓我們感應到自己的渺小,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但它最終傷害到我們了嗎?沒有!相反,現在回憶起來,正是孩提時代的黃昏焦慮,觸動了我們觀察力與感受力的萌芽,使我們變成“大人看不懂的小孩”,贏得了一部分自由表達的權利。你的寶寶,可能也因此贏得了這樣的權利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