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 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 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 即秩序感。 按照蒙台梭利的觀點, 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 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內部的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則指向幼兒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 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
Advertisiment
1歲~3歲的幼兒由向內的秩序感逐漸轉向向外的秩序感, 有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 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焦慮, 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 由於幼兒在這一時期的難以變通甚至不可理喻, 也可稱之為執拗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過後, 在3歲到4歲, 會出現追求秩序完美的關鍵期, 可稱之為完美敏感期。 接著, 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會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無論在什麼地方, 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 人人都要遵守規則。 並且逐漸從服從規則轉變為能把一些生活常規內化。
Advertisiment
如何對待幼兒的秩序敏感期
一、端正對秩序敏感期的認識。
父母和幼稚園老師應該端正對秩序敏感期的認識, 意識到秩序敏感期的存在是與幼兒的心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的,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甚至是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階段。 面對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種種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 要試著更多地去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Advertisiment
二、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秩序敏感性是大自然賦予孩子的一種神奇的能力, 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阻礙了這種秩序敏感性的正常發展,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 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 對於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 只要物品離開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 他就會很快發現, 並且要求把物品回歸原位。 如果大人不理解這種敏感性, 而讓孩子的秩序錯亂下去, 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 不利於孩子以後建立規則。
三、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 他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某種指令, 強烈地希望把物品回復原位。 比如, 一塊肥皂躺在洗漱臺上而沒有放在肥皂盒裡, 或者一隻椅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
Advertisiment
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種需要, 當它得到滿足時, 孩子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 讓孩子能夠適應環境, 能夠在細節上支配環境。 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 孩子才能感到平靜和快樂。 因此, 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 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四、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幼兒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以及物品的要求上。 秩序的破壞會給兒童帶來不安全感, 兒童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對無秩序環境的抗爭中,從而浪費生命成長的時間。
我們沒有能力把握生命的內在秩序,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來時,保護兒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協助兒童,盡可能給兒童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不能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然孩子的智慧也無從建構。因此,家裡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後一定要注意及時歸位。孩子的東西更要注重擺放有序,家長不要隨便去更改它們的位置。儘量不要對孩子居住的環境做太大的改變,比如頻繁地為孩子更換床鋪、居室、生活環境等等,尤其是長途旅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即使不得已,也要給孩子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並且為孩子可能的不適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兒童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對無秩序環境的抗爭中,從而浪費生命成長的時間。我們沒有能力把握生命的內在秩序,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來時,保護兒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協助兒童,盡可能給兒童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不能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然孩子的智慧也無從建構。因此,家裡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後一定要注意及時歸位。孩子的東西更要注重擺放有序,家長不要隨便去更改它們的位置。儘量不要對孩子居住的環境做太大的改變,比如頻繁地為孩子更換床鋪、居室、生活環境等等,尤其是長途旅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即使不得已,也要給孩子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並且為孩子可能的不適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