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積極暗示,給孩子正面影響

積極暗示法就是通過成人的語言、動作、表情、行為榜樣等手段和方法, 給孩子以正面的影響和激勵,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案例一:不要怕, 這點痛算什么

洋洋生病了, 每天都要打針吃藥。 看著自己的心肝寶貝“受罪”, 媽媽經常心疼地掉淚, 奶奶還當著洋洋的面埋怨爸爸和媽媽沒有照看好自己的孫子。 為了看護好生病的洋洋, 全家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對他更是呵護備至, 有求必應。 過了幾天家人發現, 洋洋的病雖然好了, 但是脾氣卻比平時更大了, 更嬌氣了。

方法運用

洋洋病好之后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其實正是因為在生病期間得到了家人消極暗示造成的。 洋洋病了, 全家人興師動眾的緊張氣氛, 讓孩子覺得:我是全家的中心, 我生病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平常的心態、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 把擔憂、焦慮、心疼的情感藏在心里, 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 成人要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 可以跟孩子聊天:“媽媽跟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得過和你一樣的病, 媽媽也怕打針, 打針也會哭鼻子呢!不過疼也得打呀, 不然病怎么會好呢!其實打針也沒什么可怕的, 就像被小螞蟻咬了一口, 對了, 媽媽給你講一個《小螞蟻和大力士》的故事吧!”……孩子在家長積極樂觀態度的暗示下, 會領悟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生病,

Advertisiment
病了就要積極面對和治療, 這點病痛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知心話語

在孩子生病期間, 給孩子介紹一些勇于跟病魔作斗爭的榜樣, 如:張海迪、保爾、海倫·凱勒等;還可以講講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英勇作戰打敵人的故事, 讓孩子在榜樣的激勵作用下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毅力, 從而培養孩子不嬌氣, 堅強自信的性格品質。

案例二:我就是不愛吃青菜

爸爸媽媽帶寶寶去餐館跟朋友一起吃飯, 飯桌上, 寶寶把不愛吃的青菜都從碗里挑了出來, 媽媽看到, 跟朋友說:“這個孩子, 就是不愛吃青菜, 真不知道該拿他怎么辦!”

方法運用

家長可以采取積極暗示的方法:“我們家寶寶原來不愛吃青菜, 現在能夠吃一些了,

Advertisiment
他知道青菜是很有營養的, 不吃對身體沒有好處, 對嗎寶寶?”如果寶寶還是不愿意吃就不要勉強, 大人只要邊津津有味地吃邊討論這個青菜做得如何好吃就可以了。

媽媽在家里也可以故意跟爸爸講悄悄話(讓寶寶能聽到):“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家的寶寶不挑食了, 開始吃一些青菜了, 他還把學過的兒歌說給我聽, ‘吃飯了, 快坐好, 慢慢吃, 細細嚼, 不掉飯粒不撒湯, 魚肉蔬菜都吃光’。 不信吃飯的時候你偷偷觀察一下……”

知心話語

如果孩子存在哪方面的缺點, 家長不能經常嘮叨和數落, 更要注意不能當著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和數落, 因為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間接給孩子提了醒, 起到了強化的作用, 并讓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認同,

Advertisiment
在潛意識中認為“我就是這樣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