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三分饑, 不留一分飽”, 媽媽之間口耳相傳的這類育兒經, 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我聽到有一位媽媽在聊天時說, 寶寶就有兩類, 一類愛吃, 什麼都想吃, 吃起來就沒夠, 看不好就愛存食;還有一類不吃, 什麼都不吃, 怎麼說怎麼勸都不愛吃!
這種“即興”分類當然是一時笑談, 但確實反映了寶寶營養狀況的兩個極端:有的吃得多, 有的吃得少, 吃得少的寶寶父母最擔心寶寶營養不好, 長不好, 吃得好的父母們, 則最應該小心——“存食”、“積食”, 也就是營養性腹瀉。
積食為什麼會腹瀉
如果是成人, 吃得過多, 可能主要的表現是嘔吐——嬰幼兒則不同,
Advertisiment
應該說這時候, 寶寶的消化道還是非常想把這些“滯留物”往下運。 若腸蠕動不能克服這種滯留, 那麼腸內容物可能發生反流, 大腸內的正常菌群也隨之進入本來無菌或者少菌的上部腸道——這就麻煩了, 本來無菌的環境是缺少免疫控制的, 本來是正常菌群的細菌, 如大腸桿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