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穴位的作用及常用取穴方法

關於通過穴位調養身體, 我們就要先瞭解下穴位。 穴位在正常的情況下, 可以輸注氣血。 因為它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 是神氣遊行出入的所在。 在病理狀態下, 經絡是疾病的反應系統, 穴位是疾病的反應點。 例如當內臟有病時, 通過經絡, 便可在某些局部穴位上反映出痛、痠、腫等現象。 相應, 當人體有了病以後, 穴位就成為針灸治療疾病的一個刺激點。 通過它可以激發人體內的抗病能力, 調整機體的虛實, 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因此, 每一個穴位都有治療穴位局部和鄰近部位疾病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更重要的是四肢肘與膝關節以下部位的穴位, 還能治遠距離的臟腑病變。 例如內關治心絞痛, 足三裡治胃病, 委中治腰痛等等, 這些都歸納為腧穴的近治與遠治二大作用。 而這種近治與遠治作用, 又都是雙向性的, 也就是說每一個腧穴(穴位)都具有雙向性的調整作用, 例如出汗很多的病人, 針合穀穴後可以止汗;而無汗的病人, 針合穀穴後又可以發汗。 天樞穴可以治便秘, 但同時又可以治腹瀉。 一個腹瀉病人, 每天瀉稀水便十餘次, 針天樞穴三次治好後, 當你繼續給他針天樞穴時, 原來腹瀉的病人, 也不會變為便秘。 對於一個無病的人, 按壓或針刺人體上任何一個穴位時, 也不會引出病來。 所謂有病則治, 無病則不治,
Advertisiment
調整到一定程度(正常)即停止。

如何取穴

取穴即尋找穴位。 穴位選擇正確與否, 直接關係到治療作用的好壞, 因此, 取穴一定要正確。 目前常用的取穴法有下列四種。

1.骨度分寸取穴法:

這種取穴法將人體各部規定為一定的尺寸, 作為取穴的標準。 這個規定的尺寸, 不管男女、老少、胖瘦、高矮, 均按規定的尺寸折算。

2.解剖標誌:

體表的各種解剖標誌, 是腧穴定位的基本方法, 如五官、乳☆禁☆頭、臍孔, 指(趾)甲以及各部骨節突起和凹陷部等。 例如兩眉中間取印堂, 臍孔中心是神闕, 鼻尖為素髎, 脛骨與腓骨之間凹陷中尋陽陵泉。

3.手指同身寸:

一般以中指同身寸為多。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作為一寸。 也有用橫指同身寸。

Advertisiment
是將患者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合攏在一排, 然後以中指中, 節為准;四指的寬度為三寸, 又名“一夫法”。

4.簡易取穴法:

如兩手交叉食指端取合穀;立正後垂手, 中指端貼於大腿外側處是風市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