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人的一生, 不可能不經歷挫折與逆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許多不順心的事情, 怎樣幫助孩子儘快地走出失利的陰影呢?是“挫折教育法”好, 還是“欣賞教育法”好呢?
方法A: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注意力轉移得很快, 不高興一會兒就過去了, 用不著大驚小怪。
方法B: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卷子時, 不斷地訓斥孩子。
方法C:馬戲團的小象出生後, 工作人員便用一根細鐵鍊把它拴起來。 活潑好動的小象渴望自由, 經常想掙斷這根鐵鍊, 隨意地活動。 但事與願違, 每次都是掙得腿都疼了, 而鐵鍊依然如故。
Advertisiment
多少年過去了, 昔日的小象已長成了龐然大物, 力大無比, 但那根細鐵鍊仍然限制著它的自由。 此時的它如果想掙斷這根鐵鍊, 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它從來都沒有這樣想過。 對它而言, 那根細鐵鍊就應該這樣存在, 其圈定的範圍就是世界的全部。 這個強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了它的記憶之中。 一代又一代, 馬戲團的大象、小象們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鐵鍊和無形的“大鐵鍊”拴著, 活動在一個固定的範圍之內。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我給企業員工講課時經常提到、被諸多報刊多次引用的:
Advertisiment
一個年輕人晚上開車行駛在一條偏僻的公路上, 輪胎爆了。 年輕人一邊嘟囔著“真倒楣”, 一邊下車取出備用輪胎準備換上。 這時卻發現車上竟然沒有千斤頂!這可怎麼辦?年輕人心情沮喪到了極點, 這條偏僻的公路半天都不會過一輛車, 他四下望, 終於發現遠處有間房子亮著燈, 於是就想走過去借千斤頂。
在這段路上, 年輕人不停地在想:
要是沒有人來開門怎麼辦?
要是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要是那傢伙有千斤頂, 卻不肯借給我, 那該怎麼辦?
……
沿著這種思路想下去, 他越想越生氣。 當他走到那間房子前, 敲開門, 主人剛出來, 他沖著人家劈頭就是一句:“他媽的, 你那破千斤頂有什麼了不起。
Advertisiment
這兩個故事, 說的是兩種常見的“失敗型”思維模式。 我給它們定義為“失敗記憶型”和“失敗假設型”。
像馬戲團的大象們一樣, 有許多人把過去的失敗牢牢地刻在記憶中, 迫使自己生活在以往失敗給自己定義的世界範圍之內, 而再也不去做新的嘗試。 他們看不到力量對比及形勢的變化, 以為過去辦不到的事情, 今天同樣也辦不到, 只能生活在失敗的陰影中。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 其實有許多人身陷其中而不知自拔。
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離成功僅有一步之遙的時候放棄了。 大家可能理所當然地告訴自己,
Advertisiment
再來說第二個故事中年輕人所表現的失敗假設。 凡事要往好的方向努力, 要做最壞的準備, 這句話沒有錯, 錯的是有些人總愛過多地往壞的方面去想。 經過不斷的自我否定, 他們實際上早已對做成事情失去了信心。 這樣不行吧, 萬一怎樣怎樣……喪失信心的結果是事情十有八九會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然後還說:“看, 我早就說過不行吧?”甚至在潛意識裡多多少少還有些希望向壞的方向發展的念頭。
Advertisiment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挫折, 總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 孩子雖然小, 或許談不上什麼成敗, 可也有他們自己的天空, 一片挫折的烏雲也能在他們心裡投下長久的陰影。 有的人提倡“挫折教育法”, 也有人主張“欣賞教育法”, 各有側重, 或許都有道理。 但是我想, 雖然挫折能夠使人變得堅強, 也有“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 沒有人願意遭受挫折和失敗, 受到更多的欣賞和鼓勵, 總能夠讓人更加快樂和積極。
如果一個人沉浸在挫折的痛苦之中, 他就很難再集中精力、鼓起鬥志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 最後如何成功。 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 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 這樣才能夠看清敵人, 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面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絕不能閉上眼睛,否則你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這是大哲學家尼采的話。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想再受苦,那就必須要克服困難,悲傷和哭泣只能加重傷痛而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在冰天雪地中歷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跟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同樣,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只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其實,經歷的挫折越多,我們就越接近成功。當年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實驗了很多種用來做燈絲的材料都不成功。有人安慰愛迪生說:“失敗了那麼多次,算了吧。”愛迪生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我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那些材料不行,我很快就會找到合適的材料了。”後來,愛迪生找到了做燈絲的材料,發明了電燈。
每一次的挫折,都可以看做一個證偽的過程。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在排除了眾多錯誤的道路後,剩下的不就是正確的道路了嗎?問題是,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放棄了。
運動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生理極限,這個概念同樣可以用到成功學上。當困難看起來難以克服時,放棄似乎是最容易擺脫困境的出路。尤其是在面臨突破、上一個平臺的時刻,往往會感覺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這個時候是考驗我們承受能力的時候,只要再咬牙堅持一下,勝利就是你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失敗了,不是因為他們缺少知識和才能,而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成功並不遙遠,只不過你的耐性差了一點點。成功者可能僅僅比我們這些失敗者多忍耐了幾分鐘,他們就成功了。
我總是鼓勵女兒去嘗試:沒有所謂失敗,除非你不再去嘗試。只要我們還在努力,就沒有最終的失敗;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世界上總有我們不太擅長的領域,我們每個人的狀態也都有低迷的時候,找出原因改正就是了,千萬不要在心裡長久地留下陰影和挫折感。
就在我寫這篇文字的前一天,女兒拿回一張語文測試卷子,83.5分。女兒垂頭喪氣地說:“丟死人了。這是我上學以來第二次考80多分。”
我笑了,說:“你真了不起,能記得這麼清楚。來,讓爸爸看看,是不會還是粗心啊?”
女兒說:“閱讀理解錯了好多,還有兩個字寫錯了,真冤枉。”
“沒有關係啊,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好,考試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問題,分數並沒有那麼重要,你不用太在意。你看,卷面很整齊,老師前幾天不是還表揚你的字跡工整嗎?‘身’字這個長橫寫出了頭?喲,你不說,我都不注意,原來這個長橫不能出頭啊,幸好老師發現了,要不咱不得錯一輩子啊,連爸爸都跟著你沾光改過來了。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你概括得不太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
講完了這張卷子,我又問女兒:“你還記得上次考80多分的時候啊?我怎麼沒有印象。以後不要管這些分數,有時候分數高也並不代表就全會了,說不定正好考的都是你會的內容,沒有涉及你沒有掌握好的內容。一次兩次的分數低也沒有關係,發現問題是好事啊。”
總之,幾乎在各個方面,我們對女兒都是以鼓勵、表揚、欣賞為主,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獲得了及時的肯定,從來沒有說過“你不行”之類的話,即使批評她,也是把道理和原因都講清楚了,而不是簡單地訓斥一通。對於她一時做不好的事情,我就拿那個小象和借千斤頂的故事來鼓勵她,讓她知道:今天做不好的事情,只要經過努力學習,明天就可以做好,關鍵是千萬不要自己否定自己。
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面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絕不能閉上眼睛,否則你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這是大哲學家尼采的話。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想再受苦,那就必須要克服困難,悲傷和哭泣只能加重傷痛而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在冰天雪地中歷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跟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同樣,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只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其實,經歷的挫折越多,我們就越接近成功。當年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實驗了很多種用來做燈絲的材料都不成功。有人安慰愛迪生說:“失敗了那麼多次,算了吧。”愛迪生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我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那些材料不行,我很快就會找到合適的材料了。”後來,愛迪生找到了做燈絲的材料,發明了電燈。
每一次的挫折,都可以看做一個證偽的過程。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在排除了眾多錯誤的道路後,剩下的不就是正確的道路了嗎?問題是,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放棄了。
運動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生理極限,這個概念同樣可以用到成功學上。當困難看起來難以克服時,放棄似乎是最容易擺脫困境的出路。尤其是在面臨突破、上一個平臺的時刻,往往會感覺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這個時候是考驗我們承受能力的時候,只要再咬牙堅持一下,勝利就是你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失敗了,不是因為他們缺少知識和才能,而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成功並不遙遠,只不過你的耐性差了一點點。成功者可能僅僅比我們這些失敗者多忍耐了幾分鐘,他們就成功了。
我總是鼓勵女兒去嘗試:沒有所謂失敗,除非你不再去嘗試。只要我們還在努力,就沒有最終的失敗;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世界上總有我們不太擅長的領域,我們每個人的狀態也都有低迷的時候,找出原因改正就是了,千萬不要在心裡長久地留下陰影和挫折感。
就在我寫這篇文字的前一天,女兒拿回一張語文測試卷子,83.5分。女兒垂頭喪氣地說:“丟死人了。這是我上學以來第二次考80多分。”
我笑了,說:“你真了不起,能記得這麼清楚。來,讓爸爸看看,是不會還是粗心啊?”
女兒說:“閱讀理解錯了好多,還有兩個字寫錯了,真冤枉。”
“沒有關係啊,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好,考試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問題,分數並沒有那麼重要,你不用太在意。你看,卷面很整齊,老師前幾天不是還表揚你的字跡工整嗎?‘身’字這個長橫寫出了頭?喲,你不說,我都不注意,原來這個長橫不能出頭啊,幸好老師發現了,要不咱不得錯一輩子啊,連爸爸都跟著你沾光改過來了。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你概括得不太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
講完了這張卷子,我又問女兒:“你還記得上次考80多分的時候啊?我怎麼沒有印象。以後不要管這些分數,有時候分數高也並不代表就全會了,說不定正好考的都是你會的內容,沒有涉及你沒有掌握好的內容。一次兩次的分數低也沒有關係,發現問題是好事啊。”
總之,幾乎在各個方面,我們對女兒都是以鼓勵、表揚、欣賞為主,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獲得了及時的肯定,從來沒有說過“你不行”之類的話,即使批評她,也是把道理和原因都講清楚了,而不是簡單地訓斥一通。對於她一時做不好的事情,我就拿那個小象和借千斤頂的故事來鼓勵她,讓她知道:今天做不好的事情,只要經過努力學習,明天就可以做好,關鍵是千萬不要自己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