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7個原則,讓淘氣寶寶變“規矩”

和所有的父母一樣, 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 在管理孩子的時候, 常常不知怎麼辦。 不過也許讓孩子和我們漸漸建立有秩序的規則, 對孩子和我們都有益。

首先, 給孩子立規矩時, 信號要明確。
比如, 街上的黃燈亮了, 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 也可以不停。 有誰主動停過樹立規矩時, 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 這樣做的後果, 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 要就事論事, 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明明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 從而喪失信心。
Advertisiment
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第三, 懲罰一定要及時。 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 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 她很可能早就忘了。 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 比如, 孩子吃飯磨時間, 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 否則端走。 吃飯中途, 可以提醒她一次, 告訴還有多長時間。 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 比如按時吃完, 給點獎勵。 不按時吃完, 取消某個優惠。
第四, 給孩子樹立規矩, 一定要簡單易懂, 讓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 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 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 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 反而會讓她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 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不要以為孩子小,
Advertisiment
什麼都不懂。 你講的道理也許她一時不能夠完全領會, 但是你平和的語氣和尊重她的態度, 卻會讓她信任你的判斷, 順從你的要求.。

第五, 立下的規矩, 無論時間地點場合, 都要遵守。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 在外邊也不許。 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明天那個樣子, 在家一套, 外邊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 無所適從。 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 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 以身作則。 比如, 要讓孩子規律進食, 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 不挑食, 不浪費。 要讓孩子懂禮貌, 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 使用文明用語。
第六, 規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要求下, 偶然“放寬政策”。
比如, 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一個小時, 等等——會減輕壓力, 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 相信孩子, 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成什麼壞習慣。 有些事情, 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後果。 有些事情, 規勸不管用, 就換一種辦法, 不一定正面要求。 比如寶寶愛吃肉, 不愛吃青菜。 我們勸她吃青菜, 告訴她吃青菜的好處, 她就是咽不下去, 我們也不要求她一定吃。 經常做一些帶青菜餡兒的食品, 比如包子、餃子等, 以此種方式讓寶寶進食青菜。 每頓飯的青菜, 我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 讓她看著眼饞。 有時她會主動要求吃一些, 還對我們講道理:“吃了這個菜, 我就身體就健康了,
Advertisiment
沒病了, 還長高了”。
第七,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 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
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體會到在她看來, 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麼的, 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 這樣你就不會惱火, 而是和緩地告訴她, “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 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 衣服濕了會讓我不舒服, 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
這些規矩應該是適應于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 也因人而言。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