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立秋加三伏 養生進行時

雖然已經立秋了, 不過請別忘記, 這三伏天可還沒有過去呢。 人們常說秋老虎, 指的就是立秋之後還會有一段炎熱的氣溫。 那麼, 對於養生來說, 立秋加上三伏天, 應該怎樣注意呢?專家告訴我們立秋後養生要注意飲食與作息, 這才是關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立秋後養生的具體注意事項。

立秋未入秋 提防“秋老虎”

“立秋”, 標誌著秋天的開始, 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 此後濕氣逐漸減弱, 之前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漸減少。 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 炎夏的餘熱未消, 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23日接踵而來,

Advertisiment
“秋老虎”也虎視眈眈, 天氣逐漸轉向幹熱。

所以立秋節氣後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 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 此時人易倦怠、乏力, 清熱解暑要繼續, 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 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 以清熱祛暑。 老年人在此時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清熱解暑類食品既能消暑, 還能增進食欲, 因此喝些綠豆湯或吃些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

立秋後 當心腹瀉和感冒侵襲

立秋後, 雖沒有了桑拿天帶給人的黏熱之感, 但氣溫仍會很高, 暑氣一時難消, 在這樣的天氣裡, 極易發生腹瀉和感冒。

養生專家指出, 立秋後逐漸下降的氣溫, 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

Advertisiment
所以, 立秋後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尤其要注意飲食調理, 注意氣候冷熱變化, 加強鍛煉, 增強體質。

此外, 經過炎熱的夏季後, 人體內耗較大, 導致免疫力下降。 隨著氣溫降低, 病毒乘虛而入, 因此初秋時節還要預防普通感冒和病毒性☆禁☆感冒的侵襲。 飲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如一些甘味和酸味果蔬, 如梨、香蕉、橘子、柚子、柳丁、葡萄等。 防感冒可常用冷水洗鼻子, 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足的習慣, 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

最易貼秋膘 怕胖別貪食

立秋後人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 比起夏季來食欲明顯好轉, 而秋季又是收穫的季節, 好吃的食物也特別多,

Advertisiment
所以立秋後也是貼秋膘的好時候。 但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 所以肥胖者、要控制體重的人這時要注意節制飲食、適量運動, 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立秋過後飲食講究也很多。 寒涼飲食適當少, 慎食秋瓜防壞肚。 西瓜、黃瓜等不能像盛夏一樣毫無顧忌地大吃特吃了, 都要適可而止。 民諺“秋瓜壞肚”就是指立秋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天時大量吃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 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 勢必更助濕邪, 損傷脾陽。 脾陽不振則不能運化水濕, 腹瀉、下痢、溏便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 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 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Advertisiment

夏天裡人的心火強肺氣弱, 而在立秋後人的肺氣逐漸強壯。 為避免肺火上升, 立秋後要少食用辛辣的食物, 少吃蔥、薑等, 以免咳嗽、喘。 可適當食用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如橘子、檸檬、獼猴桃和番茄等。 還可進食些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作用的食物, 如藕、百合、板栗、紅棗、銀耳、山藥、荸薺等。 同時, 精神調養上也應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還要加強室外活動, 比較適宜的運動有跑步、打球等。

由此可見, 立秋雖過但是秋老虎依然在, 爸爸媽媽在育兒的時候, 切勿立刻為孩子增加衣物。 要注意秋老虎氣節的飲食養生, 寶寶養生一樣很關鍵哦, 千萬不可以忽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