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 你會看見一個和我們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只要我們願意, 我們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看見的不一樣
曾經有個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 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非凡的場所, 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 孩子在商場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甚至有點害怕, 吵著要出去。 媽媽不明白, 一向喜歡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又漂亮又熱鬧的商場?但是當她蹲下來詢問孩子原因的時候, 她明白了, 在孩子的角度, 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 以及一些高高的櫃子, 一點也不能讓人賞心悅目,
Advertisiment
反倒讓人非常不舒服, 而以大人的高度, 是看不見這些的。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 家長應該蹲下來,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掌握孩子的聽覺、視覺與理解特性。 許多爸媽會從大人的角度, 和小孩互動, 間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麼做、怎麼玩、玩什麼。 其實小孩就是小孩, 他身體和思想的高度都還有待成長, 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場, 就很難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你蹲下來了嗎?
成人有自己固定的思維, 也有自己已經成形的人生觀、價值觀, 因此,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 也習慣了用自己的角度出發, 去衡量這件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 如果這樣, 那家長永遠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麼,
Advertisiment
因為你們的出發點、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 孩子的各種觀念和各種社會經驗都還在慢慢累積的階段, 他還沒有經歷過你所經歷的那些風風雨雨, 所以同一件事情, 他看見的和你看見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就像很多人都看過的那個廣告一樣, 小女孩流暢地在鋼琴上彈完一曲, 大人紛紛鼓掌叫道:“再來一遍。 ”大人的意思是:“你彈得很好, 我們想再聽一遍。 ”是鼓勵, 也是讚揚, 可是孩子沒有出現預期中的笑臉, 反倒掉下眼淚, 睜著無辜的大眼睛說:“我又沒有彈錯, 為什麼要再來一遍?”可愛的孩子, 她把大人的稱讚看成了懲罰。 為什麼兩代人的差異如此巨大?因為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蹲下來,
Advertisiment
你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知道在他的高度, 能看見什麼, 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和交流。
蹲下來的4個理由
大人們總會覺得自己是對的, 自己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 才能明白, 孩子究竟要什麼, 大人給的, 是否就是孩子想要的。
1 、更好瞭解孩子的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 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不需要什麼, 哪些做法對孩子是好的, 而哪些做法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只有蹲下來, 才不會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態度, 自作主張地決定孩子該幹什麼, 才能發現, 現在怎麼做, 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
2、 切身體會孩子的感受
大人總會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覺得我在某個場合有什麼樣的想法,
Advertisiment
孩子一定也是這麼想的。 實際上, 孩子由於和你的經歷並不相同, 感受也會完全不一樣。 可能讓你開心的事情, 他並不開心, 你喜歡的場合和物品, 也未必能博得他的歡心。 試著想想, 在孩子的角度, 他會怎麼想?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 才不至於用你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3、 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如果你連孩子想什麼都不知道, 怎麼能很好地和孩子溝通呢?只有願意蹲下來的父母, 才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和孩子對視, 用“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 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 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長才是真正地為孩子考慮, 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親子感情也會更進一步。
4 、促進孩子的發展
只有瞭解孩子,
Advertisiment
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 和孩子處在同一角度, 想想如果自己是個小孩子, 會怎麼對待這件事情, 這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建議, 讓孩子的發展更為順利。 如果總是站得高高在上, 根本就不可能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不能給出合適的指導, 或按自己的標準和想法來要求孩子, 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兼職編輯:廖鍵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