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童話的魅力要迴圈展示給寶寶

一個下雪天, 媽媽進城去了, 臨走吩咐我和妹妹, 要把門前的雪掃乾淨。 我倆正在外面忙得不亦樂乎時, 戴高帽的貓又來了。 它徑直進了屋子, 待我追進去, 它已經舒適地泡在浴缸裡, 還在吃蛋糕呢。 我氣瘋了, 關掉了水龍頭, 水流光了, 可一圈污垢留在浴缸上, 我嚇壞了, 怕洗不下去。 可貓卻順手把媽媽的白裙子拿過來擦, 浴缸是乾淨了, 可裙子又髒了, 貓只好把裙子在牆上一拖, 裙子乾淨了, 牆又髒了, 貓用爸爸的新鞋子擦去牆上的髒, 可鞋子又髒了;最後, 貓就把鞋子在過道的地毯上擦一擦, 不錯, 鞋子乾淨了,

Advertisiment
可地毯已經髒兮兮了呀!於是, 髒又繼續被轉移到床上。 這時, 連驕傲自大的貓也沒法兒獨自解決了。 但是, 這難不倒它, 它一掀自己頭上的高帽, 出現一隻同樣的戴高帽的小貓A, 然後再一掀, 又是小貓B, 小貓C……一直掀到第二十六隻小貓Z, 它和二十六隻戴高帽的貓一道同心協力, 不僅清除了床上的髒, 還幫助我和妹妹把門前的積雪掃得乾乾淨淨。

這是一個著名的童話故事, 名字叫做《1+26只戴高帽的貓》, 作者是美國的蘇士博士。 當然, 這是他的筆名。 他本人並不是一位“博士”, 而是一位鍾情於童話故事創作的成年人。

這個故事還配有相當精美、有趣而誇張的圖畫, 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童話故事為什麼能夠吸引孩子們, 讓他們津津有味地看了又看呢?

Advertisiment

欣賞關鍵字:模糊的語言 不可信的情節 肆意的小快樂

傳統童話至現當代童話都喜歡採用一種“模糊”的開頭方式:“從前……”, “有一天……”, “很久很久以前, 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等等。 即使很多童話並不選用這樣的語詞, 在功能上卻如出一轍, 具有童話語詞的模糊性。 這種“模糊”主要表現在對時間、地點、年齡、數位等的描述上。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雪天, 地點就是家裡。 不知道具體哪個年代, 哪個城鎮, 其潛臺詞就是這樣的故事可以隨時發生在任何地方。 在寒冷的雪天掃雪, 然後洗個熱水澡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於是這為戴高帽子的貓的出現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6只戴高帽子的貓, 每掀一次帽子就能出現一隻貓,

Advertisiment
他們將屋子弄得一團糟, 最後卻能使一切恢復原狀, 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 孩子們對此充滿期待。 “不可信”與作者本來的意圖並不違背, 而恰恰是作者的有意選擇。 背離現實邏輯, 虛擬一個遊戲世界, 這樣成人與兒童才能在心理上比較接近。

一隻貓要在浴缸裡洗澡, 結果家裡的一切都亂了。 這個故事情節真的很有創意, 但是又不乏真實生活中的原型。 想想看, 事情本來也是如此, 浴缸髒了當然要擦, 貓順手拿了媽媽的裙子擦, 結果就出了大亂子。 如果一開始貓沒有進門洗澡, 如果它不是用媽媽的裙子擦浴缸……太多的如果不發生, 故事就沒有這樣有趣了。

孩子們閱讀這個童話故事的時候, 伴隨著圖畫的欣賞,

Advertisiment
他們不是旁觀者, 是遊戲的主角, 作品應能提供新奇的角色體驗、情感體驗, 從而啟動他們內在的情緒體驗, 產生美感, 很容易產生快樂情緒。

因為戴高帽子的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挑戰孩子的常規, 在家庭裡, 父母們制定的規則是不允許破壞的。 一隻貓無意間參與了挑戰規則的遊戲, 家裡徹底又亂又髒, 實在讓孩子們興奮。

閱讀也是一種宣洩, 尤其是處於兒童期的孩子。 他們更加需要在閱讀中找到歸屬感。 如果一個童話故事, 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同, 而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喜歡, 那麼這個童話就是成功的。

解構童話:

父母們一定不太放心將年幼的孩子獨自放在家中, 因為很多不可預見的事情也許會造成安全隱患。

Advertisiment
故事裡那只不請自來的貓先生的到來, 如同一個意外的驚喜, 換角度而言, 也像一場沒有預告的災難。

當然, 我們也要注意到, 兒童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潛在危險, 比如浴缸裡的熱水, 煤氣開關, 電源開關, 甚至擱置許久的一輛舊縫紉機。

可是孩子們的快樂也來源於此, 比如犯了一個小錯誤, 在沒有預知危險的時候, 是無比快樂的。 這就是孩子的簡單邏輯。 他們會想到去彌補, 不過, 彌補往往會造就更大的麻煩。 孩子們是不怕麻煩的。

怕麻煩的往往是父母。 在沒有出亂子之前擔憂孩子的危險, 出了亂子責怪自己的疏忽大意, 這樣的父母很普遍。 其實換個角度去想, 孩子們不害怕麻煩, 總是在一連串的意外中得到快樂, 不斷成長。父母們為什麼不能接受變化呢?暫且,我們將那些亂子當作“變化”吧。

童話故事往往在循環往復中營造著美感,生活也是如此的,一切都是在變化著的,讓我們在變化中尋找生活的美感,讓孩子也漸漸體會到變化的美,這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在此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閱讀童話故事的時候,太多的家長無意中忽略掉了童話故事的迴圈重複的美感。很多童話故事中都有重複的情節,在這些情節裡,變換的不過個別詞語而已。親子閱讀時候,有的家長故意省略掉了相同的部分。這樣做不是很恰當。孩子們珍愛的就是那些重複的情節,他們喜歡聽,喜歡讀,甚至會背。即使童年過去了,那些重複多次的片段都會留在孩子們的腦海裡,成為某個童話故事的代表。

所以,一定要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讀童話故事,滿懷愛心地去讀,哪怕是成年人最不能忍受的重複的片段,也一定要給孩子細細地念過。

那只帶著高帽子的貓也許就在你手邊的童話故事書裡,正期待帶給你一個嶄新的驚喜。

不斷成長。父母們為什麼不能接受變化呢?暫且,我們將那些亂子當作“變化”吧。

童話故事往往在循環往復中營造著美感,生活也是如此的,一切都是在變化著的,讓我們在變化中尋找生活的美感,讓孩子也漸漸體會到變化的美,這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在此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閱讀童話故事的時候,太多的家長無意中忽略掉了童話故事的迴圈重複的美感。很多童話故事中都有重複的情節,在這些情節裡,變換的不過個別詞語而已。親子閱讀時候,有的家長故意省略掉了相同的部分。這樣做不是很恰當。孩子們珍愛的就是那些重複的情節,他們喜歡聽,喜歡讀,甚至會背。即使童年過去了,那些重複多次的片段都會留在孩子們的腦海裡,成為某個童話故事的代表。

所以,一定要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讀童話故事,滿懷愛心地去讀,哪怕是成年人最不能忍受的重複的片段,也一定要給孩子細細地念過。

那只帶著高帽子的貓也許就在你手邊的童話故事書裡,正期待帶給你一個嶄新的驚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