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封信 別把愛變成鎖鏈

一個時期以來, 孩子的教育、學習問題成了我們夫妻最大的煩惱。 我們感到有那麼多問題亟待解決, 但又無從下手, 而且, 更大的問題是我們與孩子已很難在心靈上溝通。

我們的兒子13歲, 上初二。 毫無疑問, 我們是深愛孩子的。 孩子的降生給我們這對恩愛夫妻帶來了新的希望。 幼時的兒子一片天真, 曾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歡樂。 現在想來, 我仍留戀那段美好時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往日的歡樂逐漸消逝。 應試教育的環境及我們對孩子成才的期望, 使孩子漸漸遠離了天真, 我們漸漸走入了煩惱。

Advertisiment
我們的教育方式是父親的嚴厲加上母親的嘮叼。 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成績尚可, 我們認為是嚴加約束的結果;四年級開始下滑, 我們仍認為是缺乏約束的結果。 臨近升學考試, 我們感到孩子的學習到了“第一個最緊要的關頭”, 督促更為嚴厲, 呵斥、打罵時而有之。

結果竟有幸考入縣裡最好的中學, 這更使我們深信:對孩子必須約束, 特別是不自覺的孩子。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隱約感到, 孩子在逐漸疏遠我們, 他與父母之間幾乎沒有真心話要說。 我們對此並無絲毫醒悟, 只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只要聽話, 亦或是被動服從, 只要能使學習進步, 就是最大的成功。 至於孩子所受的壓抑, 長大成人後, 他會體諒做父母的苦心的。

Advertisiment

孩子升入初中, 成績一般, 我們認為孩子成績一般是由於功課數目增加, 一時不能適應所致。 我們有信心在嚴厲的約束機制下, 使他的學習成績逐步攀升。 但事與願違, 他的成績一直直線下滑到差生的地步, 並無一絲上升的跡象。 這段時間對我們來說是最為痛苦的時光, 失望的情緒籠罩在我們心中。 工作以外的時間, 孩子的學習幾乎成了我們唯一的話題。 我們常常愁容滿面, 孩子常常眉頭緊鎖。 期間班主任老師幾次通知家長到校, 告知孩子上課說話, 做小動作, 學習不刻苦, 部分作業不做, 違紀等情況。 結果換來我們對孩子滔滔不絕的說教, 或做父親的無情痛打。 但這些方法比起小學階段, 已“黯然失色”, 毫無效果。

我們也曾試圖進行一些溝通,

Advertisiment
甚至孩子連溫情的話語都不屑於聽, 更不願對我們傾訴一言半語。 常常是我們苦口婆心地說, 他神情冷漠或眉頭緊鎖地聽, 默默無語, 只以簡單的“嗯”“啊”應付我們。 我意識到兒子封閉了自我, 已不願再與我們溝通了。

現在想來, 對孩子的心我們瞭解太少, 關心太少了。 片面注重成績是我們最大的失誤。 對成績的要求, 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另一方面也為了我們的臉面。 我們夫妻二人有著相似的經歷, 都是在恢復高考後考入醫學專業, 在工作中又都有不甘人後的上進心。 比較一下, 孩子的條件比我們各方面都要優越, 還有我們這樣的父母, 但為什麼學習不上進, 毫無自信心呢?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Advertisiment

有一次我在無可奈何的心緒中, 突發靈感, 孩子不願對我們當面說, 也許可以訴諸筆端。 於是我給他出了一篇命題作文——《爸爸、媽媽, 我想對你說》。 寫出的內容令我們萬分震驚!文中對父親的描述是:經常像野獸一樣怒吼;對母親的描述是:經常嘮嘮叼叼, 使我恨不得變成聾子。 他說爸爸的每次打他都給他留下深刻的記憶, 他恨爸爸, 假如他將來有本事, 先報爸爸的養育之恩, 再報復爸爸。 聽了這些, 做父親的我有一種失去至親至愛的兒子的痛苦, 又像一隻泄了氣的皮球, 再也沒有力氣舉起痛擊兒子的手掌。

我想發洩, 但發洩無由:我想哭, 但欲哭無淚。 有什麼比父子之間埋下仇恨的種子更可怕的?我怕得失去了自信,

Advertisiment
失去了教育孩子的信心。 我感到我失去了父親的形象, 殘酷地損傷了孩子內心的自尊, 使孩子閉鎖自我, 不再向我們敞開心扉。 這種感覺, 使我陷入一種痛苦不堪、深深自責、茫然無助的境地。

父母用自己心目中的“愛”和“責任”, 綁住了自己和孩子。 孩子沒有了“自由”, 父母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家庭變得灰暗。

◆信中的孩子在命題作文這樣一個交流方式裡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還有多少與他一樣的孩子, 可能還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想。 所以, 父母經常瞭解孩子的內心是很重要的, 這樣可以隨時調整出現的偏差, 避免產生遺憾。

◆事事不放、事事安排、一管到底並不代表著更有責任心。 這樣就把孩子的手腳都捆綁起來了。 做父母,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給他們安排自己生活的權利。

◆孩子的反抗,最初幾乎都表現在學習上。父母越看重學習,越抓學習,孩子越放鬆。這是他們在反抗父母的壓制與安排,讓父母以為孩子對學習懶惰、倦怠,沒有上進心,其實他們並不是對學習真的不感興趣。

◆很多父母遲遲不肯放手,有的是不信任孩子。其實,父母應該記住,孩子早晚會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信任中贏得孩子的信任是一個過程。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小就開始信任他們,對他們放手,效果會更好 。

◆有的認為放手就是放棄,就是不負責任。可是正相反,放手是更大的責任,是更科學地負責任。指導孩子們一點一點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會給父母提出更大的挑戰。父母只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做父母,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給他們安排自己生活的權利。

◆孩子的反抗,最初幾乎都表現在學習上。父母越看重學習,越抓學習,孩子越放鬆。這是他們在反抗父母的壓制與安排,讓父母以為孩子對學習懶惰、倦怠,沒有上進心,其實他們並不是對學習真的不感興趣。

◆很多父母遲遲不肯放手,有的是不信任孩子。其實,父母應該記住,孩子早晚會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信任中贏得孩子的信任是一個過程。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小就開始信任他們,對他們放手,效果會更好 。

◆有的認為放手就是放棄,就是不負責任。可是正相反,放手是更大的責任,是更科學地負責任。指導孩子們一點一點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會給父母提出更大的挑戰。父母只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