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肢體語言有天生的, 也有後天學習的。 先天常見的有:笑——高興:打哈欠——想睡覺或感到無聊;撅嘴——不愉快;伸手向人——想被抱;身體打顫——冷;以手推開物品——不想要, 等等。
後天常見的有:點頭一一想要或好;揮揮手——再見;搖頭——不要或不好等:豎起大拇指一一好棒, 等等。
說到寶寶學習肢體語言的途徑, 一般有刻意教導與無意示範兩個方面。 當寶寶的身體發展到某一個程度, 四肢較能靈活運用時, 看到媽媽或較大的寶寶做一些可愛逗趣的動作時, 寶寶就會模仿起來。
Advertisiment
對於寶寶的體態語言, 媽媽要多分析和理解, 這樣才能明白寶寶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比如寶寶坐著的時候, 雙手高舉, 使勁兒向前伸, 小腦袋偏著, 小嘴抿得緊緊的, 小身子也挺得直直的, 這就表示"我想要媽媽"或"我想要那個玩具, 可是我怎麼也夠不到, 誰來幫助我啊, 要是再沒有人理我,
Advertisiment
此時, 媽媽就應該做出反應:觀察寶寶的眼神前方, 如果寶寶只是需要媽媽抱, 就把寶寶抱起來, 如果寶寶需要取到什麼新奇的玩具, 可以順著寶寶的眼神, 幫助他取來, 如果較重或是危臉的不適合寶寶的玩具, 可以把這個東西隱藏起來, 或用別的東西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為了訓練寶寶的肢體語言, 媽媽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寶寶看一些圖片或照片, 以及一些人不同的表情, 適當的時候還要鼓勵與讚美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