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叛逆期,請爸爸媽媽支持我!

隨著第一叛逆期的到來, 孩子開始有強烈的獨立傾向、自主意識, 開始表現出家長認為的“逆反”。

佳佳媽媽覺得女兒越大越不乖, 3歲的佳佳每天都是一副不合作的態度, 讓她幹什麼就偏不幹, “不要”常常掛在嘴邊, 唱反調成癮。 媽媽說:“該睡覺了!”佳佳回:“我不睡覺, 我還要玩!”媽媽說:“地上有水, 小心弄濕鞋。 ”佳佳就偏往水裡走:“我就是要弄濕鞋。 ”邊走還故意把水濺得老高……怎麼勸都不行, 一副不達目的不甘休的架勢。

逆反情緒從何而來?

3歲前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 父母也能夠把控孩子的行為, 這是依賴和控制的平衡期。

Advertisiment
但是3歲後, 孩子無論在認知上、語言上, 還是行為活動能力上, 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此時的孩子認為自己能夠做很多事情, 很樂意參與大人的勞動, 當然, 很多時候都是“幫倒忙”。

有的父母過於愛護孩子, 也有的怕麻煩, 就會經常委婉地拒絕孩子的“好意”。 比如, 孩子想幫媽媽洗碗, 媽媽會說:“你還小, 長大了再幫媽媽洗吧!”早上起床, 孩子想要自己疊被子, 媽媽會說:“寶貝乖, 你疊不好的, 媽媽來!”時間長了, 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根本不相信我!”久而久之, 這種不滿會變成一種對抗, 孩子會認為只有和爸爸媽媽對著幹才能表現出自己的“能幹”, 再加上語言表達能力很有限, 無法清楚地表達他們到底想怎樣。 所以, 一旦遭到父母干涉和制止,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會說反話、頂嘴、用行動反抗, 所謂的逆反情緒就這麼產生了。

面對孩子的叛逆情緒, 家長需要無限的耐心和忍耐力

“第一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家長應該理解孩子, 不能粗暴打壓, 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並可能導致更強烈的叛逆, 有的孩子甚至乾脆“滯留”在第一叛逆期, 遲遲無法進入下一個成長期。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做, 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拿筷子吃飯等。 雖然動作很不熟練, 要花很多時間, 做得還不像樣, 但是父母仍應尊重他們, 並給予鼓勵, 不要從中阻攔或包辦代替, 沒有什麼比保護好孩子正萌生的獨立性和自尊心更重要。

Advertisiment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情緒

多項選擇法:父母可以試試讓孩子自己選擇。 例如, 要吃飯了, 媽媽可以說:“寶貝, 你是吃完再玩, 還是玩五分鐘再吃?”這種方法在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 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 因為是自己選的, 他執行起來也十分痛快。

約法三章法:孩子生來就有秩序感, 和孩子一起商定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 一旦自己參與制訂, 他便會覺得要努力遵守。 例如, 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並貼在明顯的位置。 當不肯遵守時, 父母可以提醒他去看看。

自然後果處罰法: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行為造成的後果, 自然而然地懲罰。 比如, 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飯, 當他餓了要吃時, 平和地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餓,

Advertisiment
但已經過了吃飯時間, 等下頓再好好吃吧!”

反行其道法:如果家長想讓剛睡醒的孩子先喝點水再吃水果, 擔心孩子唱反調, 可以故意說:“寶貝, 吃完水果再喝水啊!”大部分叛逆期的孩子會上當, 會先去把水喝完。

小貼士:父母是孩子情緒控制的好榜樣

有些父母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叛逆心理。 建議父母自己要放輕鬆, 調整好心態, 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孩子的特殊時期。 例如, 父母不讓孩子玩杯子, 可孩子偏要玩, 一不小心打破了。 打罵、貶損都無濟於事, 不如先收拾好殘局, 等氛圍輕鬆時, 抱著孩子講講打碎杯子的危險和不讓他玩的原因。 父母在控制情緒方面做好榜樣,

Advertisiment
孩子就能慢慢從父母身上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