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三隻眼看早教

不久前熱映的《麥兜響噹噹》, 還沒忘吧?電影裡, 麥太為了生個聰明的孩子, 去參加莫札特效應學習班, 卻被分到對照組----沒聽上莫札特音樂, 反而聽了流行搖滾樂。

結果, 出生後的麥兜不得不惡補莫札特音樂, 以提高智商。 回到現實中來。 莫札特音樂真的能提高兒童智商嗎?此外, 給孩子看的幼教光碟, 是否有助於孩子成長和學習呢?孩子能否多看電視呢?

“莫札特效應”的傳說音樂家莫札特肯定想不到, 在他去世兩百餘年後, 世界上會冒出“莫札特效應”這一名詞。

1993年, 美國加州大學的弗蘭西斯·拉舍爾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短小的論文,

Advertisiment
從此引出“莫札特效應”這一概念。 弗蘭西斯把36名大學生隨機分組, 在做空間推理題前讓一部分學生聽10分鐘莫札特D小調奏鳴曲, 其他學生則保持安靜。

結果發現, 聽音樂的學生空間感增強, 折紙、辨別事物等任務完成得也更好。 很不幸的是, 結果卻被吹誇得很大, 研究結論被過度詮釋為聽莫札特的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

隨後, 精明的商家嗅到了什麼, 開始肆意宣傳莫札特效應的神奇之處, 音像店裡標有“莫札特效應”的音樂光碟就是明證。 事實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莫札特效應的試驗, 根本就未在准媽媽或者兒童身上進行過, 因此不能得出莫札特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的結論。

Advertisiment
其次, 兩年前, 德國一群嚴謹的愛好音樂的科學家研究發現, 讓孩子們聽音樂並不會帶來任何認知能力上的優勢。

以為教授不無嘲諷地說:以我之陋見, 莫札特效應只是一個神話。 籠罩在莫札特效應上的光環, 被擊得粉碎。 有分析指出, 許多家長都會給嬰幼兒聽音樂, 這其實是在變相地逃避父母責任。

聽音樂是父母能讓孩子獨自安靜的簡單便捷的方法, 孩子專注于音樂後, 父母便稍有餘力做其他事情, 這無形中減少了親子間的互動。 幼教光碟, 有用嗎這幾年, 像小小愛因斯坦(Baby Einstein)等幼教品牌, 正愈發紅火。

按照廣告所言, 這些產品“採用日常生活照的物體、音樂、藝術、語言、科學、自然和詩歌, 以寶寶的角度為出發點,

Advertisiment
利用構圖清晰、色彩鮮明的畫面, 搭配旁白與悅耳動聽的音樂, 培養寶寶的觀察力、想像力, 以及對物體、顏色、語言、音樂等方面的 敏銳度, 讓寶寶的潛能得到全方位的引導與開發”。

效果真像廣告說的那麼好嗎?其實未必!研究告訴人們, 流行的幼教光碟, 孕育不出天才來。 更令人懊惱的是, 它們反而可能是兒童智力發育的攔路虎。

對這一點,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生弗雷德里克·齊默爾曼博士可以作證。 對1008名家長問卷調查的結果, 令人大吃一驚。 8~16個月大的嬰兒, 若每天觀看一小時幼教光碟, 語言發展技能反而會下降。

有資料為證, 這些嬰兒學會的新單詞數目, 比從不看光碟的嬰兒學會的新單詞數目平均少6~8個。 要知道, 8~16個月是嬰兒語言技能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得欣慰的是, 專家認為, 幼教光碟雖然無益, 但好在無害。 原來, 嬰兒的可塑性很強, 這些光碟並不會持續降低嬰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事實上, 所謂的益智玩具、早教音樂和光碟, 打著最大化開發兒童大腦的旗號, 很難讓家長不動心。 若不購買, 倒被別人貼上不關心孩子未來的罪名;購買的話又不知到底有沒效果。 而借助外物開發兒童大腦, 有點捨本逐末---兒童跟需要與人互動。

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中心主任梅爾佐夫就建議, 不如買些兒童鍋碗瓢盆、電話什麼的, 和他們一起把玩。 3歲前少看電視在美國, 四成的3月大嬰兒就會看電視, 兩歲兒童有九成看電視。 父母們認為, 聲音圖像的新鮮刺激,

Advertisiment
有助於兒童的大腦發育。

實情是, 過早看電視, 尤其是3歲前, 並不會讓你的孩子在未來更具競爭力。 早在2004年, 華盛頓大學兒童健康中心的研究者就發現, 7歲時注意力障礙與兒童過早看電視有關, 建議家長少讓孩子看電視。

此前研究也顯示, 看電視過多的孩子, 患肥胖、睡眠障礙的風險越高;3歲前就常看電視的兒童, 7歲時的讀寫認知、理解和數位記憶能力, 比不看電視的兒童會低一些。 研究者在結果中駭人的寫道:過早看電視會降低智力發育。 該限制什麼節目呢?

3年後, 另一項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 答案是非教育類的電視節目, 特別是含暴力成分的娛樂片(如《聖鬥士星矢》《變形金剛》)。 教育類的節目可不受限制, 具體點說, 這項研究裡的教育節目指風行美國近四十年的《芝麻街》。

當然,上述研究近告訴人們,看電視與注意力障礙相關,卻沒敢說是因果關係。而民間有“一歲看大,三歲看老”的說法,誰也不能給孩子的未來打包票。換言之,只有像《麥兜響噹噹》一樣---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才能最終確定過早看電視是否會影響兒童的未來。

不過,根據目前已有科學證據來看,少讓3歲以下兒童接觸電視,絕對錯不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兒童的學習過程,需要面對面互動,而電視僅能單維度地輸出畫面和聲音,兒童智慧被動接受,二者不能形成互動。

這可能是影響兒童大腦早起發育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親子間的互動最為重要,與孩子一起閱讀、唱歌、堆積木吧。

這項研究裡的教育節目指風行美國近四十年的《芝麻街》。

當然,上述研究近告訴人們,看電視與注意力障礙相關,卻沒敢說是因果關係。而民間有“一歲看大,三歲看老”的說法,誰也不能給孩子的未來打包票。換言之,只有像《麥兜響噹噹》一樣---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才能最終確定過早看電視是否會影響兒童的未來。

不過,根據目前已有科學證據來看,少讓3歲以下兒童接觸電視,絕對錯不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兒童的學習過程,需要面對面互動,而電視僅能單維度地輸出畫面和聲音,兒童智慧被動接受,二者不能形成互動。

這可能是影響兒童大腦早起發育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親子間的互動最為重要,與孩子一起閱讀、唱歌、堆積木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