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等寶寶會爬了再來談運動?太遲了!

0-5個月的寶寶大運動的關鍵在於俯趴, 6-15個月, 則是練習爬行鍛煉的黃金階段, 爸爸媽媽瞭解掌握好寶寶各個月齡段的運動發展規律, 對寶寶後期的身體發育以及運動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15個月以後的寶寶則進入到走路的階段, 這時則面臨的是寶寶走路易摔跤的難題, 這可怎麼辦呢?那我們就需要詳細瞭解各個月齡寶寶的練習走路, 跑步的特徵, 這樣有利於我們正確幫助寶寶更好地練習走路。

18-36 months

18個月大的寶寶:能小跑, 但對身體控制能力還不很好。 比如:會撞到你的身上才停下來;部分寶寶能往前踢球,

Advertisiment
但抬腿不高;還會試著搬動大件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嘗試, 說明他還需要手部去平衡身體, 如走路時像企鵝一樣的姿勢, 需要加強平衡練習。

21個月大的寶寶:會上樓梯了!但會發現還不會做到左右交替, 這是正常的, 耐心靜待“花開”。 寶寶能踮起腳拿東西, 這是跳躍的前期練習;這時候喜歡擲球的寶寶, 手眼協調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30個月大的寶寶:兩歲半孩子能雙腳離地跳。 多年觀察發現, 孩子有各種跳的姿勢, 有些孩子是猴子跳, 但有一些寶寶是跳完就直接摔跤了, 這是由於寶寶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充分的鍛煉而致。

36個月大的寶寶:孩子不再需要牽著大人的手了, 可以自己雙腳交替地上下樓梯, 而且可以自豪地騎著自行車到處跑。

Advertisiment
大運動滯後的孩子, 容易出現情緒和社交的問題, 會表現不自信和拘束。

為何孩子走路總摔跤?

鼓勵蹣跚學步孩子多走路在走路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寶寶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跨水坑、跳躍、撿樹葉和小樹枝, 沿著柵欄行走等。 孩子開始走路, 代表著他開始進入直立身體探索的階段。 在此之前, 孩子需要大量的準備才足以支持他直立行走。

1.孩子走路容易摔跤, 與以下因素有關:

身體的肌肉緊實度和力量不足:從出生開始, 寶寶的肌肉緊實度會隨著按摩、被動操、俯趴、爬行等運動而逐漸發展, 而良好的肌肉緊實度可以使寶寶的頸背力量、上下肢力量和肩膀力量更加充足, 為身體的直立做好充分準備。

Advertisiment
否則, 肌肉緊實度不足, 則容易造成身姿不佳, 如:含胸駝背等, 容易累, 耐力不足等問題。

平衡力不足:寶寶通過早期的翻身、俯趴、爬行來發展自身的平衡力, 使自己在靜態或動態時能調整自身的重心保持平穩狀態。 在寶寶學會走路後, 他可以調整在行走過程中身體的穩定。 否則容易走不穩, 摔跤。

視覺發展不足:寶寶在學會爬行以前, 會經歷一個手膝著地, 身體前後搖晃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寶寶通過這個前後搖晃動作, 慢慢開始練習調整眼睛的焦距, 使雙眼可以更好地適應在運動時周圍景物的變化。 而爬行則使眼睛和身體動作緊密配合, 讓眼睛在運動時調整焦距的技能更加純熟。 有些沒有經歷過爬行而直接走路的寶寶,

Advertisiment
由於眼睛未能適應運動中焦距的調整, 很容易會因為看不清而摔跤。

2.孩子走路容易摔跤, 可以用這些改善方法

更多的爬行時間:爬行是這階段的寶寶鍛煉身體協調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能使寶寶的手腳動作更加協調。 通過爬行, 也可提高寶寶的肌肉緊實度, 使其視覺發展得更好。

下蹲動作和爬梯子練習:這些運動能使腿部肌肉和力量提升, 使寶寶行走時更加平穩, 力量更加充足。

內耳前庭練習:提高內耳前庭功能有助於寶寶肌肉緊實度的增強、視覺和平衡力的發展、和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和寶寶內耳前庭發育水準相匹配的搖晃、轉圈和倒立也是簡單的內耳前庭練習, 每天3-5次。 但王榮輝老師提醒家長,

Advertisiment
內耳前庭的練習一定要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進行, 不當的練習會導致寶寶不適或腦損傷等。

適時增加戶外大運動:每天保持上午和下午帶寶寶戶外運動1-2小時, 可以去公園玩, 蕩秋千、玩翹翹板、打滑梯, 沿著小山跑上跑下、滾動、翻筋斗, 沿著邊緣訓練平衡感等。

嬰幼兒大運動七字真言

一早:早俯趴

出生後一周內就開始俯趴的寶寶, 頭頸部發育更好、情緒更平穩、睡眠能力也發展的較快。

兩學:學翻身、學爬行

不要覺得翻不翻都一樣、爬不爬都一樣。 翻身對於身體的左右協調具有重要意義, 爬行更是對身體協調、手部發育、視覺發育等都有較大影響。

三不教:不教坐、不教站、不教走

不學並不代表不坐、不站、不走, 而是寶寶經過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後, 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獨坐、扶站、行走的階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和積極的鼓勵。

經常會聽到家長對孩子大運動的評價,如“我家的寶寶很懶的,都不愛動。”孩子不愛動,或孩子運動發展滯後,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到足夠的支持和鍛煉。孩子的每一步都和下個目標緊扣相關,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懶哦,瞭解孩子發展規律,然後按規律辦事,這才能讓我們的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

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獨坐、扶站、行走的階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和積極的鼓勵。

經常會聽到家長對孩子大運動的評價,如“我家的寶寶很懶的,都不愛動。”孩子不愛動,或孩子運動發展滯後,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到足夠的支持和鍛煉。孩子的每一步都和下個目標緊扣相關,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懶哦,瞭解孩子發展規律,然後按規律辦事,這才能讓我們的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