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制型母親的典型特徵

“管制型母親”典型特徵——“媽媽怎麼說, 你就怎麼做!”

01、只有大喊大叫、打孩子, 家裡才能變得安靜嗎?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首先是從父母身上學到將來社會生活所需要的智慧, 比如, 表達自己願望的方法、如何避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對朋友表達好感的方法、吸引對方注意力的方法、對朋友道歉的方法等等, 都是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學到的。

你盼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孩子呢?你是希望你的孩子使用錯誤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心意, 招致朋友們的孤立, 還是盼望他們有一顆關懷別人之心, 受到朋友們愛戴呢?你希望你的孩子為了躲避挨打,

Advertisiment
做一些他們並不喜歡的事情呢, 還是希望他們做事出於他們的本意呢? 解決這些問題的鑰匙就在我們父母的手中。

02、如果強迫小斯皮爾伯格成為法官, 那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斯坦柏格的三種思考形式

美國耶魯大學的斯坦柏格(Robert . Sternberg)教授是以智慧研究而聞名, 他主張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功, 不僅和自身的能力有關, 而且與每個人所固有的思考方式有關。 他以自己的理論為基礎, 把孩子們分為相當於立法部、司法部和行政部角色的三種思考類型。

首先立法部類型的孩子, 不會盲從別人的指示, 他們會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 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孩子適合從事創造性職業,

Advertisiment
但是在學校, 由於他們提出與老師不同的想法, 個人行為突出, 所以有可能不受歡迎。

比如說, 比爾?蓋茨就屬於這樣的類型。 他的事業起步於1980年, 如今已經日常化了的個人用電腦, 在當時連正式的概念都沒有, 但是他就預測了, 將來一人一台電腦的時代, 開始了他的創業, 如今發展成了全世界90%的個人電腦都在使用微軟公司的產品。 像比爾?蓋茨這樣的立法型孩子具有創新精神、不斷尋求變化的性格。

還有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也是這種類型。 他自小便喜歡冒險與幻想, 又勤於思考。 12歲生日那天, 其父送給他一架袖珍攝影機, 這使他對拍電影著了迷。 從此他走上電影之路, 21歲就成了導演;他用他的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Advertisiment
創造了電影的奇跡, 成為電影界的天才。

然後就是行政部型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一定的規則和模式下, 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是模範生, 走進社會就會承擔執行事務的角色, 並能取得成功。

地球中心論普遍被人們接受的年代, 伽利略主張了地動論, 遭到了宗教的審判, 他就屬於典型的司法部型的思考類型。 這樣的人只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 無論別人說什麼, 該說的話一定會說, 該做的事一定會去做, 從批判和分析的角度對待任何事情。

03、萬事首先想到的是孩子, 你也是過分保護孩子的母親?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如果媽媽代替孩子為了作出最好的選擇而苦惱, 孩子就不能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不僅如此,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只想著依靠別人, 他們會期待從別人身上, 也能得到父母曾經給予他的那種犧牲和保護, 希望有人可以在他的旁邊繼續照顧他、愛護他、關心他。

但是, 別人不會像父母那樣對他特別照顧, 也不能像父母那樣在旁一一指點他們“做這個, 幹那個”。 大多數的人更喜歡那些能夠安慰和讚揚自己、在一起就能使他高興的人, 而不是那些需要別人照顧的人。 “沒斷奶的兒子和女兒”同一起工作和生活的同事及朋友建立融洽的關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孩子們需要的不是監視人, 不需要有人24小時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指示和監視。 父母似乎很難做到既不放任孩子, 也不過分管制孩子,

Advertisiment
還能維持恰當的關心, 這種度很難把握。 父母有時很想代替孩子苦惱, 替他們解決問題, 但是父母也不可能保護孩子的一生, 因為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懷抱走入社會, 父母替代不了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榜樣, 能夠幫助他們自己站起來的榜樣。

04、替孩子做著作業, 就不要希望孩子能夠獨立

如今韓國的父母也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但是他們過於執著於結果, 所以有時就會忽視過程的重要性。 韓國的孩子們參加很多的課外輔導, 所以很多的父母為了孩子上網查資料, 替他們完成學校的作業, 有時也代替孩子們參加一些孩子們的義務活動。 這樣從小方方面面都依靠父母, 不經過自我鍛煉的過程, 孩子們長大了也很難獨立。

孩子進步了,就覺得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自豪;孩子們退步了,就覺得是自己的錯誤,感到對不起孩子,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心情,正因為這樣,如果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很想代替孩子做到。如果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太多,父母也很難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他們面臨支持和不支持的艱難的選擇。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父母要為孩子的將來負責, 所以為了作出將來不後悔的選擇而苦惱著,這樣的精神壓力使他們不能入眠。

05、提供安定舒心的家庭環境,然後才是成為富翁爸爸

研究結果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家庭收入的高低,對孩子產生各不相同的影響。如同我們預想的那樣,經濟上富裕的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夠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還能提供更多的教育玩具和教具,參觀各種展覽會、欣賞音樂會等教育活動的機會也更多。與此相反,家庭收入低的家庭,家庭成員所能感受到的經濟壓力會對孩子的學業產生負面影響。主要的問題不是能否給孩子提供玩具和教具,參加展覽會機會的多少,而是令人不安的家庭氛圍。低收入家庭的媽媽們,由於經濟壓力導致生活處於不安定的狀態,夫妻之間的爭吵多,懲罰孩子的頻率也高。其他的一些研究結果也表明,家庭收入越低,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也越少,就是有些對話,對話的內容大多是對孩子下達指令、責駡等一些不應該使用的言語。

麻塞諸塞州的某大學,針對400名孩子進行了一項長期的研究,他們研究了與家裡人聚在一起的時間與壓力之間的連帶關係。研究者在孩子們5歲、9歲、15歲、18歲、21歲、26歲的時候,分別對孩子和父母以及老師進行了調查,詢問了孩子們的壓力是什麼,克服壓力的情況以及孩子們對自身是否持有肯定的態度,結果表明,曾經存在危險因素的孩子中,比如患有疾病或存在家庭暴力等家庭問題,或者患有抑鬱症等,有56%的孩子和他們預想的一樣長大成人之後,還是由於抑鬱症等問題的困擾,不能很好地適應日常生活。但是,同樣存在危險因素的孩子中,也有37%的孩子超出了研究者的預測,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擁有成功的職業,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研究者把這群孩子叫做“具有彈性的集團”。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克服了自身存在的危機而有些孩子卻沒有呢?

根據研究結果,屬於彈性集團的孩子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成長在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家庭中,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家庭裡,家庭成員經常聚在一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流暢,一起作出重要決定。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中逐漸學會了如何去解決問題,得到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的凝聚力給孩子們提供了能夠克服危機、健康成長的驅動力。

07、培養孩子提問題的習慣

培養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方法

對於嬰幼兒來說,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必須的呢?我曾經針對這些媽媽做過調查,她們認為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智力開發的教育是必須的,並且認為孩子 20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這樣的教育;然後就是閱讀,她們認為孩子24個月大的時候,是讓孩子們開始讀書的最佳時期;她們認為藝術和體能方面的教育也應該在孩子31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實施。

就像這樣,韓國的母親普遍都認為從小就應該訓練孩子們思考問題的能力。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呢?答案非常簡單,把孩子們培養成好奇心強、社交能力出眾的孩子就可以,也就是說,如果從小孩子們越關心周邊環境、越能和小朋友們融洽地相處、越能向大人提問題,青少年時期他們的閱讀能力等學習和智力的分數就越高。

08、遊戲時間是促進孩子發展的維生素!

如今很多的孩子也像芮智一樣,幾乎沒有什麼玩的時間。某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國家3到5歲的孩子中,有38%的孩子沒有在家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過的經驗;大約30%的小學生每週只能和朋友們玩一次。很多的媽媽像芮智的媽媽那樣,如果孩子不去補習學院,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無所事事,媽媽就會感到不安,她們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正在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只有自己的孩子什麼也不做,“光顧著玩”,所以一旦有了空餘時間,很多媽媽就會到處打聽各種新的教育資訊。

09、父母能代替朋友嗎?

爸爸特意提議一家人出去吃頓飯,但是孩子們的反映一般。如果孩子和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了。孩子們一般到了小學高年級就不怎麼願意跟著父母了,他們更喜歡和朋友玩,所以就連父母提出的外出吃飯或旅行等提議,他們的反應也是一般,即使跟著父母出來了,他們也會忙著用手機短信和朋友聊天,這真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孩子們已經不再是曾經跟著父母屁股後面跑的不懂事的孩子了,他們長大了。

10、如果想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就要和孩子對話

很多猶太人和韓國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他們的孩子與美國孩子相比,很小就能讀書,算數也相當熟練,所以他們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有了這樣的錯覺。韓國人和猶太人的家庭學習和補習的熱情在美國是出了名的,放學後或週末孩子們忙於學習樂器或參加運動,而且他們的民族心非常強烈,他們還要在猶太教會或者韓國人教會,認真學習希伯來語或韓國語。

猶太人父母和韓國父母

猶太人和韓國人父母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這就是平時在家和孩子對話的方法。小到瑣碎的日常決定一直到社會事件,猶太人父母重視詢問孩子的意見,“你對此事怎麼想的呢?” 猶太人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學校學習的同時也要瞭解社會,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是在培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與此相反,韓國父母不會詢問孩子對社會的看法,他們會問孩子們,“考試得到A了嗎?” 當大人談論社會政治,孩子想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時,父母就會輕視孩子們的意見對孩子說:“功課做完了嗎?去學習吧!” 父母這樣的態度會向孩子們傳達錯誤的資訊,“你沒有必要關心世間的事情,這是大人的事情”。

11、害羞的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多接觸人

為害羞的孩子準備的處方

據津巴多博士說,害羞是孩子們固有的個性之一,所以沒有必要過分關注,或試圖強制性地改變,但是如果孩子過於害羞以至於不能和其他人相處,就會錯失從中學習和得到快樂的機會,所以我們最好使用以下的方法來幫助孩子。

從小父母就應該多和孩子們進行對話。無所謂時間的長短,父母最好是每天都以孩子們喜歡的或者擅長的活動為主題和他們進行對話,聆聽孩子們的故事。在傾聽孩子們的故事時,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做得好,就應該多表揚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不要揪著缺點和失誤不放。此外,我們應該多為孩子創造出與其他同齡孩子以及與大人接觸的機會,如果能夠為孩子找到一個具有人氣、懂得關懷朋友的孩子,是最好不過的了。

孩子們長大了也很難獨立。

孩子進步了,就覺得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自豪;孩子們退步了,就覺得是自己的錯誤,感到對不起孩子,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心情,正因為這樣,如果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很想代替孩子做到。如果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太多,父母也很難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他們面臨支持和不支持的艱難的選擇。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父母要為孩子的將來負責, 所以為了作出將來不後悔的選擇而苦惱著,這樣的精神壓力使他們不能入眠。

05、提供安定舒心的家庭環境,然後才是成為富翁爸爸

研究結果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家庭收入的高低,對孩子產生各不相同的影響。如同我們預想的那樣,經濟上富裕的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夠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還能提供更多的教育玩具和教具,參觀各種展覽會、欣賞音樂會等教育活動的機會也更多。與此相反,家庭收入低的家庭,家庭成員所能感受到的經濟壓力會對孩子的學業產生負面影響。主要的問題不是能否給孩子提供玩具和教具,參加展覽會機會的多少,而是令人不安的家庭氛圍。低收入家庭的媽媽們,由於經濟壓力導致生活處於不安定的狀態,夫妻之間的爭吵多,懲罰孩子的頻率也高。其他的一些研究結果也表明,家庭收入越低,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也越少,就是有些對話,對話的內容大多是對孩子下達指令、責駡等一些不應該使用的言語。

麻塞諸塞州的某大學,針對400名孩子進行了一項長期的研究,他們研究了與家裡人聚在一起的時間與壓力之間的連帶關係。研究者在孩子們5歲、9歲、15歲、18歲、21歲、26歲的時候,分別對孩子和父母以及老師進行了調查,詢問了孩子們的壓力是什麼,克服壓力的情況以及孩子們對自身是否持有肯定的態度,結果表明,曾經存在危險因素的孩子中,比如患有疾病或存在家庭暴力等家庭問題,或者患有抑鬱症等,有56%的孩子和他們預想的一樣長大成人之後,還是由於抑鬱症等問題的困擾,不能很好地適應日常生活。但是,同樣存在危險因素的孩子中,也有37%的孩子超出了研究者的預測,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擁有成功的職業,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研究者把這群孩子叫做“具有彈性的集團”。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克服了自身存在的危機而有些孩子卻沒有呢?

根據研究結果,屬於彈性集團的孩子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成長在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家庭中,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家庭裡,家庭成員經常聚在一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流暢,一起作出重要決定。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中逐漸學會了如何去解決問題,得到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的凝聚力給孩子們提供了能夠克服危機、健康成長的驅動力。

07、培養孩子提問題的習慣

培養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方法

對於嬰幼兒來說,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必須的呢?我曾經針對這些媽媽做過調查,她們認為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智力開發的教育是必須的,並且認為孩子 20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這樣的教育;然後就是閱讀,她們認為孩子24個月大的時候,是讓孩子們開始讀書的最佳時期;她們認為藝術和體能方面的教育也應該在孩子31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實施。

就像這樣,韓國的母親普遍都認為從小就應該訓練孩子們思考問題的能力。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呢?答案非常簡單,把孩子們培養成好奇心強、社交能力出眾的孩子就可以,也就是說,如果從小孩子們越關心周邊環境、越能和小朋友們融洽地相處、越能向大人提問題,青少年時期他們的閱讀能力等學習和智力的分數就越高。

08、遊戲時間是促進孩子發展的維生素!

如今很多的孩子也像芮智一樣,幾乎沒有什麼玩的時間。某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國家3到5歲的孩子中,有38%的孩子沒有在家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過的經驗;大約30%的小學生每週只能和朋友們玩一次。很多的媽媽像芮智的媽媽那樣,如果孩子不去補習學院,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無所事事,媽媽就會感到不安,她們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正在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只有自己的孩子什麼也不做,“光顧著玩”,所以一旦有了空餘時間,很多媽媽就會到處打聽各種新的教育資訊。

09、父母能代替朋友嗎?

爸爸特意提議一家人出去吃頓飯,但是孩子們的反映一般。如果孩子和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了。孩子們一般到了小學高年級就不怎麼願意跟著父母了,他們更喜歡和朋友玩,所以就連父母提出的外出吃飯或旅行等提議,他們的反應也是一般,即使跟著父母出來了,他們也會忙著用手機短信和朋友聊天,這真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孩子們已經不再是曾經跟著父母屁股後面跑的不懂事的孩子了,他們長大了。

10、如果想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就要和孩子對話

很多猶太人和韓國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他們的孩子與美國孩子相比,很小就能讀書,算數也相當熟練,所以他們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有了這樣的錯覺。韓國人和猶太人的家庭學習和補習的熱情在美國是出了名的,放學後或週末孩子們忙於學習樂器或參加運動,而且他們的民族心非常強烈,他們還要在猶太教會或者韓國人教會,認真學習希伯來語或韓國語。

猶太人父母和韓國父母

猶太人和韓國人父母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這就是平時在家和孩子對話的方法。小到瑣碎的日常決定一直到社會事件,猶太人父母重視詢問孩子的意見,“你對此事怎麼想的呢?” 猶太人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學校學習的同時也要瞭解社會,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是在培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與此相反,韓國父母不會詢問孩子對社會的看法,他們會問孩子們,“考試得到A了嗎?” 當大人談論社會政治,孩子想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時,父母就會輕視孩子們的意見對孩子說:“功課做完了嗎?去學習吧!” 父母這樣的態度會向孩子們傳達錯誤的資訊,“你沒有必要關心世間的事情,這是大人的事情”。

11、害羞的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多接觸人

為害羞的孩子準備的處方

據津巴多博士說,害羞是孩子們固有的個性之一,所以沒有必要過分關注,或試圖強制性地改變,但是如果孩子過於害羞以至於不能和其他人相處,就會錯失從中學習和得到快樂的機會,所以我們最好使用以下的方法來幫助孩子。

從小父母就應該多和孩子們進行對話。無所謂時間的長短,父母最好是每天都以孩子們喜歡的或者擅長的活動為主題和他們進行對話,聆聽孩子們的故事。在傾聽孩子們的故事時,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做得好,就應該多表揚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不要揪著缺點和失誤不放。此外,我們應該多為孩子創造出與其他同齡孩子以及與大人接觸的機會,如果能夠為孩子找到一個具有人氣、懂得關懷朋友的孩子,是最好不過的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