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有不發火的方法嗎?作為父母, 你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頭疼的事情是什麼, 相信在育兒道路上, 父母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頭疼事, 家長該如何壓制內心的火, 理智面對孩子的問題。
最近就收到一位媽媽的煩惱留言,
首先感謝這位媽媽對小碗一直以來的支持和信任,
另外對這位媽媽的“如何與孩子溝通不發火”的問題感同身受。
唉, 這真是一個世紀難題, 每個家庭都面臨著這個溝通難題。
關於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心得、看法和答案,
但我們想說下我們總結出來的, 或許有些空泛,
Advertisiment
與其吼孩子, 還不如明白這兩個關鍵字:臨界點和延長!
一個讓你明白為啥發火, 另一個給你一個緩解發火的心態!
希望對你有實際的幫助, 對緩解你和孩子的關係有用!
孩子的反復犯錯
衝破了你的臨界點
記住了, 不要再丟了........
說過了, 不要再這樣拿東西了........
哎, 這道題都跟你講過多少遍了......
無論是玩耍還是學習, 孩子總是會反復的犯錯!
真是急死人了+氣死人了!
但孩子為啥那麼愛重複犯錯?
其實你也知道, 這不能怪孩子......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那個年齡段愛犯的錯誤:
1歲:半夜還不睡覺, 還要吵著人跟她玩;
2歲:不好好吃飯, 飯粒掉得滿地都是;
3歲:亂拉屎尿, 亂塗亂畫;
4歲:搗蛋, 違逆, 惡作劇;
5歲:撒謊, 欺負小孩子、小動物;
Advertisiment
6歲:闖禍, 偷拿別人的東西, 砸爛玻璃;
7歲:多動, 貪玩, 不愛學習, 丟三落四, 拖拉磨;
是的, 孩子犯錯不可避免, 也很正常, 這你知道!
你也知道要尊重孩子, 深入孩子內心才能好好教他,
對孩子要有耐心、寬容心, 要尊重、多讚揚、多鼓勵孩子......
道理你都懂, 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
某一天, 某一刻, 一股怒火就是會熊熊燃燒向孩子!
其實, 請先不要自責,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臨界點,
即使是面對親愛的孩子, 你都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啊!
你回憶下: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 你是否覺得這是教育的好機會, 很有耐心的教導他?
當孩子第二次犯同樣的錯時, 你是不是有點小情緒?覺得孩子笨?
當孩子第三次犯同樣的錯時, 你是不是還能咬牙容忍不耐心的教導?
Advertisiment
但你有你的準則, 比如說——事不過三,
於是到了第四次, 第五次.......你就開始暴跳如雷?
就是當孩子超出你的犯錯預期,
當孩子犯錯到讓你懷疑自身能力時,
無數挫敗和失望感經過不斷的累積,
最終就像火山內部熱能達到一定時會噴發那樣, 爆發了。
這就是屬於你對於孩子犯錯的怒火臨界點。
但是不久你便會意識到對孩子發火並沒有什麼用,
同時你也會因向孩子發火而深深的感到內疚!
那作為家長的我們怎麼辦?
那竟然是我們發火, 那就要解決我們本身的問題,
因為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做出改變、讓步!
所以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是:延長!
給孩子多些犯錯的機會
延長孩子變得更好的時間
延長是什麼意思?
Advertisiment
先看兩則小故事。
02-1 史蒂芬·葛雷牛奶灑落一地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史蒂芬·葛雷曾被記者問到,
你為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時,
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拿牛奶沒抓牢濺得滿地都是, 當時很害怕,
而母親非但沒責怪, 而是問他在打掃前想不想玩?
於是他就和母親興奮的在牛奶的海洋中玩耍起來,
幾分鐘後, 母親對他說:
“親愛的, 你今後無論什麼時候, 都必須把它打掃乾淨,
我們可以用海綿、拖把或者是毛巾來打掃, 你想用哪一種?”
我選擇了海綿, 與母親一起打掃完後, 母親又說:
“你用兩隻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試驗已經失敗了,
那我們現在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 看你有沒有辦法不撒出來?”
結果經過無數次的試驗,
Advertisiment
他表示母親讓他試錯的處理方式, 讓他不再害怕犯任何錯誤,
即便是一次一次的失敗, 他也能從中學習到不一樣的東西。
這對於他日後的事業有了非常大的幫助。
02-2 列寧打碎花瓶
列寧也講過一件發生在他8歲時的有趣故事,
當時到姨媽家做客, 在玩耍時不小心打碎了花瓶,
孩子們沒有一個承認是自己幹的, 列寧也是如此。
其實媽媽知道是列寧幹的, 但並沒有當面拆穿他,
過了好幾天, 列寧因為良心不安主動跟媽媽承認錯誤。
在這一過程中, 列寧的母親沒有說一句責怪的話,
而是“延遲當下的責駡和懲罰, 給孩子更多試錯的機會”。
這兩則故事都說明了這兩個道理:
1.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也會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回憶。
2.面對孩子的重複犯錯,請延長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和改變的時間。
或許你可能會說:“我已經給他很多機會了!”
但延長的意義就在於:
不以我們成人的習慣養成的頻次和時間去要求孩子,
比如上面說到的事不過三,這可能並不適合所有孩子,
沒有研究表明孩子犯錯頻次達到多少次時才能得到改正,
這跟每個孩子的發育成長,對你可能發火的場景理解不一樣有關,
所以孩子可能是事不過五,也可能是事不過十三,事不過三十三……
對此,心理學上有一個“挫折”理論,兒童心理學家馬克布·萊利說: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探索身邊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
他們正從種種‘壞毛病’中汲取教訓,逐漸懂得分辨是非對錯。”
你一邊要求孩子事事都會,樣樣都做得完美 ,
一邊又不肯給他一個犯錯的機會,又怎能讓他成長呢?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
責駡,只會讓孩子永遠走不出犯錯的閉環。
說到理解的問題,在這裡需要補充的一點就是
也往往是很多人忽視的一點:孩子反復犯錯是因為不理解!
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受懲罰,
認錯只是被你的威嚴給震懾住了,關注點都放在你發火這件事上了,
孩子只忙著急於承認錯誤而沒有真正反思自己錯在哪兒了!
所以你對孩子吼1000遍也是沒用的。
因此,請在與孩子溝通時想到“延長”這一點,
意識到孩子都可能“還沒理解這個東西”的那一刻,
我想你的怒火會慢慢變成小火苗,最後化為耐心和鼓勵。
另外,對待孩子的反復犯錯,你要有一顆平常心。
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孩子現在並沒有那麼優秀,
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只是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證明!
1.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也會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回憶。
2.面對孩子的重複犯錯,請延長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和改變的時間。
或許你可能會說:“我已經給他很多機會了!”
但延長的意義就在於:
不以我們成人的習慣養成的頻次和時間去要求孩子,
比如上面說到的事不過三,這可能並不適合所有孩子,
沒有研究表明孩子犯錯頻次達到多少次時才能得到改正,
這跟每個孩子的發育成長,對你可能發火的場景理解不一樣有關,
所以孩子可能是事不過五,也可能是事不過十三,事不過三十三……
對此,心理學上有一個“挫折”理論,兒童心理學家馬克布·萊利說: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探索身邊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
他們正從種種‘壞毛病’中汲取教訓,逐漸懂得分辨是非對錯。”
你一邊要求孩子事事都會,樣樣都做得完美 ,
一邊又不肯給他一個犯錯的機會,又怎能讓他成長呢?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
責駡,只會讓孩子永遠走不出犯錯的閉環。
說到理解的問題,在這裡需要補充的一點就是
也往往是很多人忽視的一點:孩子反復犯錯是因為不理解!
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受懲罰,
認錯只是被你的威嚴給震懾住了,關注點都放在你發火這件事上了,
孩子只忙著急於承認錯誤而沒有真正反思自己錯在哪兒了!
所以你對孩子吼1000遍也是沒用的。
因此,請在與孩子溝通時想到“延長”這一點,
意識到孩子都可能“還沒理解這個東西”的那一刻,
我想你的怒火會慢慢變成小火苗,最後化為耐心和鼓勵。
另外,對待孩子的反復犯錯,你要有一顆平常心。
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孩子現在並沒有那麼優秀,
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只是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