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教孩子時你注重後果嗎?

目前, 最典型的管教方法包括處罰和獎勵。 當孩子違反了某項家庭規章制度, 他要受到懲罰, 通常是以抽打等體罰的形式。 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表現出色, 他會得到獎勵。 有時家長想鼓勵某種行為, 會用獎勵來賄賂孩子:你做了這個就能得到那個。 常見的這類例子好比按照成績單上“A”的多少來給孩子錢。

可是, 傳統的處罰和獎勵制度都有它們的局限性。 處罰暗示著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強權。 如今的孩子成長在一個強調自身重要性和自身力量的環境下, 即使這點在家裡沒有得到充分的強調, 在學校裡,

Advertisiment
在電視、電影等媒體上, 到處都在鼓勵孩子的重要性和獨立性。 因此, 對家長那種“必須聽我的, 不然有你好看”的強權方式, 孩子會產生抵觸的情緒和行為。 有效的管教需要父母、子女雙方共同尊重, 共同協作。

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內, 大家公認:如果人們對某一活動或決策參與得越多越深入, 那麼參加者對該活動的認同和投入就會越深越有效。 傳統主觀的獎勵與處罰制度是把孩子放在一個被動的地位上, 成為家長高興和不高興的接受方。 不過, 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營造出一種管教孩子的體系, 讓孩子參與到制訂家庭制度的過程中來, 並參加決定如果破壞了家規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這樣的話, 孩子會客觀清楚地明白正面和負面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因此如何行事就成了他們主觀自覺的選擇。 採取這種方法, 其結果不再是強勢的家長強加于孩子, 孩子也會從中學到為後果負責任, 因為如何行事都是他們自己的抉擇。

傳統意義上的處罰帶有局限性, 由於父母只有那麼幾種懲罰的方法(限制自由或者乾脆打罵), 因此懲罰方法對錯誤的行為很難具有針對性。 於是, 從錯誤行為和處罰措施來看, 孩子不能真正體驗到自然的、有代表性的因果關係。

處罰通常都是家長在氣頭時發生的。 因為暴怒, 家長不是攻擊孩子的品格, 就是罵孩子, 或是威脅不再愛他了。 這種處罰的後果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打擊。 當家長不管孩子是否理解而要求他們一味地遵從時,

Advertisiment
家長實際上是在行為上實行專制。

還有一點, 獎懲系統暗示, 好的表現就會得到某種外來的獎勵。 這樣的做法忽略了大多數孩子本能地讓家長高興的願望, 本能地希望成為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的願望。 況且, 當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作出貢獻時, 他們會感覺良好, 這本身就是獎勵。 如果孩子為了要得到某種外界獎勵而表現好, 那這樣的孩子實則是被剝奪了為自己感到有價值、有貢獻、是家裡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的滿足感。

我們的社會文化在變, 同時要求我們管教孩子的方式也要變。 父母依然有責任給孩子制訂制度以管制孩子不恰當的行為, 而且當今的管教比從前簡單的獎懲制度要更困難、更複雜。

Advertisiment
因此, 父母們一定要採取一種更明智、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後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