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年齡小, 不懂事, 就任由他不守規矩, 有些規矩一定要他從小就遵守, 養成好習慣, 不要等長大後才後悔莫及。
有些規矩孩子要從小就懂得
明智的家長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規矩:
(1)保護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養孩子必要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起居習慣。 嚴格規定安全遊戲場所和玩耍規則, 避免身體傷害, 同時保證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2)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邀請孩子參與規則的設定, 在一定範圍內讓他們自己選擇和決定, 並讓他們體驗自己選擇的後果。
(3)鼓勵尊重和友善對待他人:申明堅決不允許貶低和傷害別人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其次, 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 設立符合他們的發展特點的規則。 家長需要瞭解孩子在當前這一階段, 認知、語言、運動、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到了哪一步, 這樣才能確定合理的期望值, 不至於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或給予過分保護。 一第三, 規則有主次, 讓孩子知道這一點。 一般來說, 關係到孩子健康和安全的規則最重要, 例如, 不在馬路上玩, 注意衛生, 外出時告訴父母去哪裡, 晚上按時回家等。
同樣重要的是阻止孩子傷害別人的規則, 如, 不能打架、咬人等。 其次是社交規則, 如, 不破壞別人的物品, 不諷刺挖苦別人, 在別人休息時保持安靜, 幫助別人等。
Advertisiment
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說明規則
(1)事先對孩子講清楚什麼是他們想要看到的行為。 比如, 給孩子食物時, 你就應該說:“寶寶, 你不想吃了, 就告訴媽媽, 然後把盤子留在桌上。 ”而不是事後沖孩子嚷:“為什麼把吃的東西扔到地上?不許摔盤子!”盡可能預先提醒孩子應該怎麼做, 申明什麼是不允許的, 預防孩子犯錯, 減少事後的批評指責。
Advertisiment
(2)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說明規則。 講清楚規則是什麼, 和為什麼定這條規則, 能説明孩子遵守它, 控制自己的行為。 孩子越小越需要解釋, 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 而只是簡單地下命令。 對幼小的孩子需要放慢語速, 用具體、簡單的詞彙和簡短的句子表達, “京京, 把積木放進積木桶。 ”而不是“把東西整理一下。 ”或“收拾好房間。 ”即便是大些的孩子, 也需要明確的指令。 因為對於同樣的目標, 他的理解可能和你的不一樣。 比如, 孩子以為只要玩具不在地上就算整潔了, 而你的要求卻是玩具必須分別放進整理箱和玩具架。
(3)多用正面語言, 少說“不”。 比如, 當孩子用手背擦鼻涕時,
Advertisiment
建議要比命令好
(4)用建議的方式提要求。 “京京, 我有個主意, 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好, 然後出去玩。 ”這樣的口氣往往比命令更容易讓孩子合作。
(5)在適當的情況下, 讓孩子作選擇。 比如, “你先刷牙, 還是先洗臉?”不過, 要避免無限制的選擇範圍, 如果你問孩子“早飯你想吃什麼?”他會說“冰淇淋!”所以你最好問“早飯你吃麵包還是燒餅?”也不要出無選擇的選擇題, 比如, 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時, 問孩子“你想不想把玩具收起來, ”採用“如果……就……”的句型, 效果會比較好, “如果你把玩具收好, 媽媽就給你講故事。 ”
(6)問孩子聽明白沒有。 讓孩子重複你剛才講的話, 而不是簡單地問“明白嗎?”如果孩子不清楚你的規則,
Advertisiment
(7)給孩子留有理解和接受規則的時間。 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對於同一項規則你可能要重申好多遍。 因為記憶力、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限制, 孩子往往會反復犯同樣的錯誤。 要有耐心, 請記住他們還是孩子。
小編總結:聰明的家長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約束寶寶, 既可以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又不會扼殺寶寶的天性。 同時教育寶寶需要耐心和寬容, 你的大度決定寶寶成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