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頭管腳,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願望, 也正如此, 他們常常願意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幫上一把”。 但精神治療師指出, 這樣的“幫助”讓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變得很累。
美國心理學家麥德林·雷文博士在剛出版的新書中指出, 父母管教過嚴的家庭, 孩子成年後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比例是普通家庭孩子的3倍, 並容易吸毒、自殘, 甚至自殺。

那麼, 父母為什麼要把“教鞭”伸向孩子的每一個角落呢?

首先, 父母嚴管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出於自己的壓力或欲望, 特別是社會地位原本就高的家庭,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父母引以為榮;當孩子不成器時, 父母就抬不起頭來。 在想讓孩子“考第一”想法驅動下,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普遍存在焦慮心理。 正如一位母親最近指出的那樣:我們做父母的正處在考試的漩渦之中。 這種不健康的思想毫無疑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其次, 如果一時的嚴管使得短期成績提高, 家長們就將其視為法寶, 並經常使用。 因此, 太多的孩子正在情感上疏遠自己的父母。 同時, 在“自己的孩子要做最好”這一精神感召下, 家長們普遍要求孩子好上加好。 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們變了, 他們不再相信自己, 而是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了。

在雷文博士看來, 家長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在“説明”的旗號下, 他們究竟對孩子做了些什麼,

Advertisiment
是不是在幫倒忙。 父母幫孩子溫習功課無可厚非, 但他們更應該知道他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 是為了幫孩子發掘出自己的潛力, 教給他跨越障礙的能力。

眾所周知, 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關愛和信任, 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因此, 雷文博士指出, 學會信任自己的孩子, 對於父母相當重要:你的孩子並非是你的私有財產, 他跟隨你生活, 但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不能灌輸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不要試圖讓他們像你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