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單易學,只用5步,寶媽就可以教會寶寶游泳啦!

孩子天生會游泳?No!確切地說, 應該是:孩子天生有游!泳!反!射!——它對孩子學游泳非常有幫助。 只是, 很多孩子學會了走路(適應了陸地環境)之後, 這項“特殊技能”就神秘消失了。

所以, 國外有種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先學會游泳, 再學會走路!

這是什麼鬼???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寶寶游泳”的話題

引子

澳大利亞天氣炎熱, 閨蜜說她家孩子天天游泳。

小傢伙18個月的時候, 已經是擁有15個月泳齡的“老司機”了。

視頻中, 他像魚兒一樣遊動自如, 時而漂浮在水面上, 時而穿梭在爸爸媽媽之間。 最重要的是, 他懂得自救, 不小心掉入水中,

Advertisiment
他也不慌亂, 可以從容地抓東西劃出水面。

小帥哥那種“如魚得水”的自信與灑脫徹底征服了我!

1 | 為什麼孩子應該學會游泳?

記得以前, 每到暑假, 學校都會特別提醒, 不要玩水, 以免發生危險。

大部分家長, 包括我媽也都一直教導, 遠離池塘、水庫, 時不時還會以某某兒童溺忘的事故, 警示我們:水火無情!

現在我覺得, 可能正是這句話, 讓很多人怕水——只看到了水兇猛無情的一面, 忽視了它溫柔可駕馭的一面。

我不想說, 會游泳, 能救命, 但至少, 我們人類應該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而非躲避, 對吧?

其實

0-6歲, 恰逢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 學游泳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心肺健康, 提高肢體的強度和柔韌性, 使孩子吃得更好、睡得更香,

Advertisiment
而且可以鍛煉孩子的耐力, 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 使孩子變得更自信, 更聰明。

更重要的是, 從小學游泳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親子游泳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親水感, 而且可以建立一種非常好的親子關係。 這種融洽的關係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沃土, 會令他終生受用。

正是因為游泳好處多多, 歐美有戰鬥民族血統的國家, 孩子出生4-6周就開始游泳了。 有許多國家甚至提出了讓孩子“先學會游泳, 後學會走路”的主張。

不過, AAP(美國兒科學會)指出, 4歲之前, 所謂的寶寶游泳, 其實都是“玩水”。 正式的游泳, 建議是4歲以後的事情了。

玩水就玩水, 先讓孩子玩起來再說!反正我們也不打算培養游泳冠軍!

操練起來!

2 | 如何教孩子學“游泳”?

Advertisiment

結合卷兒寶的“玩水”實踐, 我將閨蜜教孩子學游泳的要點, 歸結為以下五步。

1.憋氣:去游泳前, 先在家裡練憋氣。

帶孩子去泳池前, 提前在家練習“憋氣”。 不會憋氣就下水, 孩子很容易嗆水。 嗆水不僅難受, 還很危險。 很多小孩嗆一次水就不願再學游泳了。

對於新生兒來說, 由於出生前, 大約有9個月的時間都泡在羊水裡, 所以出生後6個月內會有游泳反射。 這個游泳反射使得新生寶寶具備兩項本領:

①在水下短時間內不會嗆水;

②俯臥在水裡, 他就會劃動四肢, 做出類似游泳的動作。

當然, 這只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不代表他真的會潛水, 在水中停留的時間不應超過1分鐘!!!

6個月以後, 寶寶的游泳反射神秘消失, 你再把他放水裡,

Advertisiment
他就會掙扎。

也就是說, 趁著還有游泳反射, 讓寶寶學游泳可能更輕鬆, 也更容易。

方法與要點

●平時有意識地讓孩子熟悉和適應水。 比如, 洗澡時, 發出“1, 2, 3, 走——”的指令, 然後和孩子一起到花灑下。

●教孩子吐泡泡。 告訴孩子:就像吐泡泡那樣, 一直吐氣, “啵~啵~”。 可以先在臉盆練習, 嘗試只有嘴在水中吐氣, 再練習把鼻口、頭入水。 無須擔心孩子不配合, 孩子都喜歡模仿, 看著臉盆中他自己的影子, 他會覺得很有趣。

●吐氣熟練之後, 可以讓孩子帶上潛水鏡, 鼓勵孩子睜開眼(看得見, 可以消除恐懼感), 和他在水中玩“剪刀石頭布”。

●練憋氣在水盆裡、浴缸裡都可以, 但一定要有家長看護。 李連傑演過一個電影叫《赤子威龍》, 裡邊就有父子倆一邊洗漱一邊在臉盆裡練憋氣的畫面,

Advertisiment
大家可以參考。

●最好形成明確、固定的指令, 因為孩子以後每次下水都要使用。 這便於孩子建立指令與憋氣的聯繫, 也便於你掌控孩子憋氣的時間, 在潛水時不容易嗆水。

2.潛水:會憋氣了, 就可以帶孩子下水了。

同樣的操作要領, 只是換了一個環境——這次是玩真的了。

在水中, 爸爸(力氣活, 最好爸爸上陣)雙手托舉孩子腋下, 讓孩子胸部以下入水, 並與自己保持一定距離。 根據之前練習憋氣的指令, 比如數到3(孩子開始憋氣)的時候, 將孩子舉高(小pp浮出水面), 然後迅速拉入水中(孩子身子與水面平行, 全身都位於水下), 進而將孩子拉到胸前, 托舉出水面。 如此反復。

方法與要點

●剛下水可以先讓孩子趴在泳池邊, 找找感覺,身子不沉下去就算過關了。

●剛開始訓練時,由於無法準確把握孩子憋氣的時間,或者孩子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孩子容易嗆水並大哭(非常考驗媽媽的承受力)。

●孩子嗆水後,媽媽最好能抱抱他,安慰他,鼓勵他,避免孩子因嗆一兩次水而嚇倒。

●讓孩子盡情享受水中的樂趣很重要。媽媽應始終熱情洋溢,用快樂、興奮和笑聲感染孩子。

●等孩子會自己游了,爸爸媽媽可以稍微拉開距離(大約1米),最好讓孩子撲騰兩下就可以抓到對面的手。然後,根據孩子憋氣的長短,慢慢拉開距離。

3.漂浮:教孩子瞭解水性,練習平衡感。

學習漂浮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幫助孩子瞭解水性,知道人在水中是能夠漂浮起來的。這樣孩子不慎落水,就不至於恐慌,就能有效自救。二是浮漂,有助於訓練孩子的平衡感。

漂浮有仰漂和俯漂,孩子首先要學習的是俯漂——面朝下、背朝天的漂。俯漂可類比“趴”。人是脊椎動物,趴著的時候更有安全感。

①練習俯漂的方法很簡單:托著孩子的腋窩,倒著在泳池遊走。這樣,孩子就會像風中的旗幟一樣,被水的浮力水準托舉起來。

②練習仰漂,可以從背後抱著孩子。孩子臉朝外,背部緊挨著你,會感覺比較安全。媽媽一開始可以在水中倒走,讓孩子仰面“飄”起來。

等孩子適應了,你可以順勢抓住游泳池四周的杆子漂浮起來,孩子也會被帶著仰漂在水裡。

孩子熟練之後,你可以嘗試慢慢放手。

方法與要點

●練習漂浮,儘量讓孩子手腳並用,然後把頭壓下去,讓身體可以保持平衡。剛開始手腳協調不會很好,需要多練習,不斷改進。

●練習仰漂,必須讓孩子在水中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否則,他會迅速翻過身來。

●放手應循序漸進。最初,父母可以貼著孩子緩緩往後退,孩子不願放手,便會主動跟緊你。這樣形成習慣後,一入水孩子便會主動跟隨父母往前游。

●最後,你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抓浮條浮起來。一開始孩子會有點害怕,但是慢慢地,就會很享受地漂浮在水上面。

4.換氣: 掌握了換氣,基本上就算能遊了。

潛遊熟練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最關鍵的訓練——換氣:憋氣→吐氣→吸氣。

換氣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及身體條件。

3歲以前的孩子,由於頭、身重量和比例差不多,往往無法自行將頭浮出水面,所以讓他自己邊換氣邊往前遊是不可能的。家長可以縮短他每次潛水的時間間隔,在孩子有抬頭動作時,適當給他一點助力。孩子吐完氣,就趕緊放他下去,然後再讓他迅速上來。

對於能自行讓頭浮出水面的孩子,讓他知道,手臂用力向後劃時,上半身會被向上抬起——這是抬頭換氣的最佳時機。

方法與要點

●換氣的要領是:嘴即將出水面時迅速將氣吐盡,猛吸一大口氣後再將頭悶到水裡。

●由於心理緊張,一開始,孩子換氣時往往會大口狂吸,這樣很容易吞水(尤其是在不平靜的水面)。做到從容不迫地換氣,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

●掌握了換氣,基本上就算能遊了。

5.實踐:讓孩子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最後就是實踐了。游泳的樂趣來自于水下的實踐。

可以讓孩子慢慢增加遊動的距離。不斷體會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與水融為一體的快感。游泳不僅是一種技能,一項挑戰,對孩子來說更應該是一種享受。

時間將證明:一朝學會游泳,孩子將終身受益。

方法與要點

●教孩子游泳,要充分鼓勵。因為孩子在水裡,多少都會有點恐懼,你使勁誇他,可以讓他更自信,更喜歡下水。

●給孩子“畫餅”。訓練的間隙,經常聽到其他家長告訴孩子:“我們明年去海邊度假,你不會游泳,去了不能下水多遺憾!”

閨蜜說,回過頭去,感覺整個過程並不長,而且“我大部分時間只是帶孩子在水中玩耍。當然,一點一點克服內心的恐懼很重要。”

走過之後,才發現,親子游泳並不難。“我們根本沒有對孩子實行“魔鬼訓練”,一切只遵從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學會之後,“我內心總湧動著一種在和孩子玩水的同時,順帶學會了一項技能的小竊喜。”

3 | 帶孩子學游泳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家長帶孩子學游泳,以下事項需

特別注意!!!

1.學習游泳前,先確定沒有潛在疾病。

2.確保泳池的溫度。0-6個月的新生兒,水溫必須控制在32-32.5℃;6個月以上的寶寶,水溫需維持在30-30.5℃。

3.拒絕套脖圈。嬰兒的頸椎很脆弱,一旦造成傷害將無法逆轉。

4.全程要緊盯孩子以注意安全。即便孩子能自主遊動,家長也不能放鬆警惕,一邊去看手機。

5.永遠不能讓孩子單獨下水。

6.警告孩子不能在水中打鬧。永遠都不能發假警報——喊救命來逗樂子,否則一旦出事,可能真的無人救援。

找找感覺,身子不沉下去就算過關了。

●剛開始訓練時,由於無法準確把握孩子憋氣的時間,或者孩子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孩子容易嗆水並大哭(非常考驗媽媽的承受力)。

●孩子嗆水後,媽媽最好能抱抱他,安慰他,鼓勵他,避免孩子因嗆一兩次水而嚇倒。

●讓孩子盡情享受水中的樂趣很重要。媽媽應始終熱情洋溢,用快樂、興奮和笑聲感染孩子。

●等孩子會自己游了,爸爸媽媽可以稍微拉開距離(大約1米),最好讓孩子撲騰兩下就可以抓到對面的手。然後,根據孩子憋氣的長短,慢慢拉開距離。

3.漂浮:教孩子瞭解水性,練習平衡感。

學習漂浮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幫助孩子瞭解水性,知道人在水中是能夠漂浮起來的。這樣孩子不慎落水,就不至於恐慌,就能有效自救。二是浮漂,有助於訓練孩子的平衡感。

漂浮有仰漂和俯漂,孩子首先要學習的是俯漂——面朝下、背朝天的漂。俯漂可類比“趴”。人是脊椎動物,趴著的時候更有安全感。

①練習俯漂的方法很簡單:托著孩子的腋窩,倒著在泳池遊走。這樣,孩子就會像風中的旗幟一樣,被水的浮力水準托舉起來。

②練習仰漂,可以從背後抱著孩子。孩子臉朝外,背部緊挨著你,會感覺比較安全。媽媽一開始可以在水中倒走,讓孩子仰面“飄”起來。

等孩子適應了,你可以順勢抓住游泳池四周的杆子漂浮起來,孩子也會被帶著仰漂在水裡。

孩子熟練之後,你可以嘗試慢慢放手。

方法與要點

●練習漂浮,儘量讓孩子手腳並用,然後把頭壓下去,讓身體可以保持平衡。剛開始手腳協調不會很好,需要多練習,不斷改進。

●練習仰漂,必須讓孩子在水中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否則,他會迅速翻過身來。

●放手應循序漸進。最初,父母可以貼著孩子緩緩往後退,孩子不願放手,便會主動跟緊你。這樣形成習慣後,一入水孩子便會主動跟隨父母往前游。

●最後,你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抓浮條浮起來。一開始孩子會有點害怕,但是慢慢地,就會很享受地漂浮在水上面。

4.換氣: 掌握了換氣,基本上就算能遊了。

潛遊熟練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最關鍵的訓練——換氣:憋氣→吐氣→吸氣。

換氣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及身體條件。

3歲以前的孩子,由於頭、身重量和比例差不多,往往無法自行將頭浮出水面,所以讓他自己邊換氣邊往前遊是不可能的。家長可以縮短他每次潛水的時間間隔,在孩子有抬頭動作時,適當給他一點助力。孩子吐完氣,就趕緊放他下去,然後再讓他迅速上來。

對於能自行讓頭浮出水面的孩子,讓他知道,手臂用力向後劃時,上半身會被向上抬起——這是抬頭換氣的最佳時機。

方法與要點

●換氣的要領是:嘴即將出水面時迅速將氣吐盡,猛吸一大口氣後再將頭悶到水裡。

●由於心理緊張,一開始,孩子換氣時往往會大口狂吸,這樣很容易吞水(尤其是在不平靜的水面)。做到從容不迫地換氣,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

●掌握了換氣,基本上就算能遊了。

5.實踐:讓孩子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最後就是實踐了。游泳的樂趣來自于水下的實踐。

可以讓孩子慢慢增加遊動的距離。不斷體會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與水融為一體的快感。游泳不僅是一種技能,一項挑戰,對孩子來說更應該是一種享受。

時間將證明:一朝學會游泳,孩子將終身受益。

方法與要點

●教孩子游泳,要充分鼓勵。因為孩子在水裡,多少都會有點恐懼,你使勁誇他,可以讓他更自信,更喜歡下水。

●給孩子“畫餅”。訓練的間隙,經常聽到其他家長告訴孩子:“我們明年去海邊度假,你不會游泳,去了不能下水多遺憾!”

閨蜜說,回過頭去,感覺整個過程並不長,而且“我大部分時間只是帶孩子在水中玩耍。當然,一點一點克服內心的恐懼很重要。”

走過之後,才發現,親子游泳並不難。“我們根本沒有對孩子實行“魔鬼訓練”,一切只遵從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學會之後,“我內心總湧動著一種在和孩子玩水的同時,順帶學會了一項技能的小竊喜。”

3 | 帶孩子學游泳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家長帶孩子學游泳,以下事項需

特別注意!!!

1.學習游泳前,先確定沒有潛在疾病。

2.確保泳池的溫度。0-6個月的新生兒,水溫必須控制在32-32.5℃;6個月以上的寶寶,水溫需維持在30-30.5℃。

3.拒絕套脖圈。嬰兒的頸椎很脆弱,一旦造成傷害將無法逆轉。

4.全程要緊盯孩子以注意安全。即便孩子能自主遊動,家長也不能放鬆警惕,一邊去看手機。

5.永遠不能讓孩子單獨下水。

6.警告孩子不能在水中打鬧。永遠都不能發假警報——喊救命來逗樂子,否則一旦出事,可能真的無人救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