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單粗暴純乾貨:根據年齡為寶寶挑繪本訣竅!

今天, 把繪本的適合年齡分門別類整理, 讓媽媽們心裡有個數。 下次遇到繪本, 猶豫值不值得給孩子買, 用這個標準判斷一下就行了。

立體書:適合年齡:1歲半—5歲

不同於大多數的觀點,

我認為立體書不一定適合很小的寶寶,

因為:小寶寶喜歡抓爛啊!

很多立體書做的十分精巧, 比如這樣:

但要知道, 立體書貴就貴在造型上。

而小寶寶一定是用觸摸和動作感受世界的。

寶寶一激動, 噗哧!

百八十塊的書撕爛了, 連第二次都看不了。

為什麼我覺得立體書適合稍大一點的孩子?

因為立體書其實是一個模擬效果,

Advertisiment

類比於目前的AR技術:

書頁一打開, 真實場景再現。

大一點的孩子在觀察中, 揣摩出建築造型、戲劇佈景、城市交通等。

大一點的孩子, 才會欣賞立體書的造型美,

而不是讓你哭笑不得往嘴裡放。

所以, 越是精美的立體書,

越適合稍大一點的孩子。

當然, 機關簡單的立體書, 小寶寶也是可以看的。

比如比較著名的《鱷魚先生立體書》,

當然我不想說:

所有做成立體的鱷魚嘴巴都被毛豆給撕爛了。

圓角紙板書 適合6個月-2歲

有的媽媽喜歡問:寶寶很小, 這套書能看懂嗎?

如果你在產品描述裡發現:“圓角、紙板書”這些字樣,

那麼不用問了, 就是給小寶寶準備的。

2歲半以上的媽媽就不要買了。

圓角、紙板、巴掌大小的開本,

是嬰兒書的標配。

與之相襯的,

Advertisiment
圖案要麼就會簡單幼稚,

要麼配文就會簡短, 不多於七八個字。

童書編輯都懂得,

呈現形式一定是和內文相匹配的。

如果是給大孩子看的圖文豐富版本,

大開本、尖角才是首選。

觸摸書:適合6個月-2歲

同上, 小寶寶專屬。

小寶寶通過觸摸和感受學習,

大寶寶通過語言、圖畫和文字來學習。

基本2歲以後, 孩子對觸摸書就屬於偶爾才寵倖的狀態,

大部分時間更沉迷於文字編織的情節中。

所以, 2歲以後的寶寶, 不要買觸摸書。

翻看頻率會比較低。

如何給孩子選帶字的書?

孩子大了以後, 可以給他選擇有情節的帶字書,

可是問題來了:

怎樣判斷孩子是不是喜歡看?

一個訣竅是:

多看幾頁書的內文,

文字的長度是否和你平時對寶寶說的話接近?

Advertisiment

如果接近, 寶寶就能看懂。

如果文字的長度比你對寶寶說的話長,

那麼寶寶可能接受不來。

如果文字的長度比你對寶寶說的話短,

那麼寶寶已經過了那個階段。

舉個例子, 我怎樣給毛豆挑恰到年齡好處的書?

在毛豆1歲出頭的時候, 我對他常說的有:

毛豆吃飯啦!

玩玩具啦!

麼麼噠!

真棒呀!

那麼, 下面這套嬰幼寶寶生活遊戲翻翻書, 他接受起來就毫無困難。

在毛豆快3歲的時候, 他能聽懂的詞彙和情節多了起來,

像《超人兔》這種長度的句子, 他接受起來咯咯直笑。

再拿我很喜歡、網上也很熱的《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科普書來說,

書非常好, 但是不會給毛豆看。

因為, 連我說這麼長的話, 他都很懵逼,

能有興趣讀這麼長的句子才怪呢!

Advertisiment

每本在電商平臺銷售的書都會有很多內頁展示,

仔細看看, 就可以判斷出來。

根據圖文佈局來判斷

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則:

佈局越稀疏、色彩種類越少、人物越像塗鴉, 越適合小孩讀。

字多一點, 句子長一點, 情節複雜, 越適合大寶寶。

比如適合不到1歲的《米菲》是這樣的。

咱們團過的《歐洲經典早教系列》適合1歲半以上寶寶, 是這樣的:

而適合三四歲看的《小阿爾伯特》是這樣的。

美是真美, 但是超越孩子目前水準,

獲再多大獎也是然並卵。

毛豆媽的過往經驗是:

父母通常喜歡買比孩子年齡階段更拔高的書,

這潛意識裡反映了我們對孩子的期待。

我們 期望孩子能比現在認識更多字、知道更多知識、讀過更多名著。

可是, 孩子喜歡在和他水準相近的書裡打轉,

Advertisiment

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呈螺旋上升,

通過重複重複再重複,

把一套喜歡的書讀透。

所以, 就買孩子現在喜歡看、能看懂的書就好,

囤貨是不理智的~

最後還是要囑咐一句,

不同的孩子在語言方面發展的個體差異很大,

最瞭解孩子水準的還是你自己的經驗,

今天列出來的只是參考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