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今年已經六歲了, 是個虎頭虎腦的“鬼機靈”, 總愛纏在親朋好友的身邊親密個沒完, 格外討大家的歡心。 有一段時間, 文文的媽媽由於工作中策劃方案的連連失利, 整日萎靡不振, 小傢伙見媽媽終日愁眉不展, 便主動上前逗樂。 誰料, 文文媽媽毫不領情, 看都不看兒子一眼, 冷冰冰地撂上一句“煩著呢, 一邊玩去”, 小傢伙只好無奈地走開, 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傻傻發呆。 久而久之, 文文原本開朗的性格變得孤僻起來, 即使家裡來了客人, 也沒有了先前的熱情, 活生生變了一個人似的。
Advertisiment
鄰居五歲的女孩彤彤有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不能這樣做, 否則媽媽會生氣的。 ”每說這句話時, 彤彤都會把“生氣”兩字咬得重重的。 自從彤彤兩歲起, 每當做不合媽媽心意的事情時, 媽媽就會立刻把臉一板, 嚴肅地說:“你做了, 媽媽會十分生氣的。 ”長此以往, “生氣”一詞在彤彤的心中, 不再是孤立的心情符號, 而是形成了懼怕恐慌的條件反射。
一個週末, 我原想請彤彤一同去釣魚, 小姑娘先是驚喜一笑, 隨後立即搖頭拒絕了, 理由仍是“媽媽會生氣的”。 我趁機問道:“釣魚本是一件快樂的事, 媽媽為什麼會生氣呢?”彤彤耷拉著腦袋縮在一角, 嘴裡囁嚅了半天還是沒吱出聲來。 或許在孩子的心裡, 事情不可行的原因是極其模糊的概念,
Advertisiment
比起遭遇家庭暴力的孩子, 六歲的男孩溜溜還算幸運的一個, 因為他每次的不幸經歷都是由於媽媽偶爾的情緒煩躁。 溜溜的爸爸在外地工作, 為照顧溜溜, 媽媽只好做了一位專職母親, 家庭的重擔與每天的瑣事難免令人焦頭爛額, 於是溜溜的媽媽在情緒極其異常時, 總抑制不住自己, 對兒子一番狂風暴雨般地咆哮, 有時還會實施“武力鎮壓”。 每次事後, 溜溜媽媽都是懺悔不已, 甚至泣不成聲地道歉認錯, 可類似的事情還是接二連三地發生。
Advertisiment
苗苗從小就很喜歡畫畫, 總是拿著能找到的各種筆隨意塗鴉。 媽媽見她如此喜歡畫畫, 就希望她能在美術特長上有所成就, 於是給她報了繪畫補習班。 從此, 苗苗每週都要去上課, 還要完成老師規定的繪畫作業, 她感覺很不自由。 每次畫完, 媽媽都要評價一番, 沒有鼓勵, 更多的是訓斥, “你怎麼總是畫不像啊 ”“什麼時候才能畫完啊?”苗苗現在越來越不喜歡畫畫了。
品德教育, 時時處處
當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時, 買門票, 要排隊, 這是教育孩子守秩序。 看到門旁盛開的鮮花, 可以告訴孩子花的名稱,
Advertisiment
智慧開發, 隨時隨地
在孩子學習數數時, 如果父母只是機械地讓孩子數1、2、3, 問孩子3多還是2多?孩子可能會答不上來。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認為, 教3歲以內的孩子識別方向很難。 其實, 當孩子剛會配合穿衣服之時, “寶寶伸左手, 寶寶蹬右腳。 ”就可將左右的概念在穿衣的同時輸入了孩子腦中。 那麼, 當過了1歲後, 你問他:“寶寶, 你的左手在哪兒?”他就能伸出小左手。
你的左手在哪兒?”他就能伸出小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