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心護理,預防寶寶肚臍疾病

新生兒出生的時候, 和胎盤相連的臍帶被結紮、切斷, 臍帶的殘端最後乾燥脫落, 在嬰兒腹部中間留下小凹陷的肚臍。 小小的肚臍, 需要我們謹慎護理, 不小心可能會出現一些疾病。
精心護理, 預防寶寶肚臍疾病 肚臍的護理 在臍帶結紮後, 一定要保持臍部的清潔衛生乾燥, 用雙氧水或75%酒精清洗臍部後, 塗1%~2%紫藥水, 再用消毒紗布包紮。
肚臍的常見疾病
1、臍炎
臍炎是因新生兒出生時斷臍消毒不嚴或生後臍部護理不當, 臍殘端細菌污染引起的臍部感染。 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最多見,
Advertisiment
溶血性鏈球菌次之。 臍部局部發紅、腫脹, 滲出液增多, 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 常有臭味。 進一步發展可致腹壁蜂窩組織炎、臍周圍膿腫。 感染也可沿臍靜脈侵入血流, 導致門靜脈炎、門靜脈栓塞或敗血症, 亦可向鄰近腹膜擴散而引起腹膜炎。 臍炎初起時, 局部用0.1%呋喃西林或核糖黴素溶液濕敷, 或消毒後用1%龍膽紫塗擦, 酌情應用抗生素。 如已形成膿腫需切開引流。
2、臍肉牙腫
臍肉牙腫是臍炎長期未治癒的結果, 或是臍部誤用爽身粉、臍帶粉、滑石粉等異物刺激。 應去醫院用10%硝酸銀燒灼或手術切除。 臍帶脫落後, 臍部遺留慢性☆禁☆感染創面, 或因異物刺激(如用滑石粉等)而在臍內形成息肉樣小肉芽腫。 該疾病多見於嬰兒出生2周後出現 臨床表現為臍部稍腫脹,
Advertisiment
中央有一直徑0.2~0.5cm肉芽組織增生, 呈鮮紅色球形, 表面沒有粘膜被覆, 經常有膿和血性分泌物, 沾汙衣褲, 經久不愈。 並可刺激周圍皮膚, 出現濕疹樣改變, 甚至引起糜爛。 可用10%硝酸銀腐蝕或用剪刀、電烙去除過多的肉芽組織, 並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多可痊癒。
3、臍疝
臍疝是腹壁肌肉和腱膜於臍部遺留的先天性缺陷, 腹膜從臍環薄弱處(臍血管穿入部位)向外突出疝到皮下, 外面僅有皮膚覆蓋。 多見於未成熟兒, 女孩多於男孩。
臍部可見一圓形腫塊, 直徑約1~3cm或更大, 哭鬧或用力時增大, 安靜平臥時消失。 用手輕壓疝內容可重定。
疝環小於2cm者多能自愈, 或用膠布粘貼法治癒。 疝環大於2cm, 2~3歲以後仍不閉者, 宜作手術修補。
Advertisiment

4、臍膨出
臍膨出是最常見的先天性腹壁發育畸形。 發病率為1/5000-1/10000。 多為男性。 病因目前尚不清, 部分學者認為本病有家族傾向。
臍膨出在臍帶部位有腹腔臟器向腹外突出, 臟器外表只有一層腹膜和羊膜構成的囊膜覆蓋, 表面並無皮膚。 膨出的臟器在腹壁清晰可見。 出生後見臍根部突出腫物, 臍帶位於腫物中央;腫物內容可見腸管, 個別可見胃、肝、脾、膀胱等;腫物覆蓋如破裂時, 內容物脫出。
如不及時治療, 一旦囊膜破裂, 內臟暴露, 可併發腹膜炎、敗血症。 故一旦診斷, 應儘快手術修補。 腹壁缺損直徑小於5cm, 一期手術治療;腹壁缺損直徑大於5cm, 先用非手術治療後行二期手術。
(兼職編輯:姚嘉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