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是許多孩子的通病, 而且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但粗心絕不是性格決定的, 也完全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來糾正。 你可以協助孩子總結一下, 找出孩子的缺點與毛病, 列一張習慣清單, 然後, 像佛蘭克林一樣, 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強化訓練, 讓新的良好的習慣武裝孩子, 幫孩子開啟成功之門。
親子放大鏡
陳小龍是個粗心的孩子, 平時做什麼事情都是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 比如穿鞋常忘了系鞋帶, 上學常忘了戴紅領巾, 考卷上還常忘了寫姓名。 學習上, 會做的題也常常做錯, 事後後悔萬分。 並且還不以為然,
Advertisiment
小龍的父母可沒有他那麼“好”的心態。 為了讓小龍改掉粗心的毛病, 他們首先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平常的行為, 因為他們知道, 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 很多“污點墨蹟”都是後天染上去的。 孩子跟父母接觸得最多, 受父母的影響最大, 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與父母息息相關。 所以, 要讓孩子改正粗心的毛病, 父母首先要做一個表率。 其次, 小龍的父母想, 自己平常對小龍的嬌生慣養也是導致小龍形成壞習慣的一大因素。 平常小龍在家裡常常因為粗心大意而犯錯, 可他們從來也沒怎麼管過, 更沒有對他這種行為及時地進行批評教育, 導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
Advertisiment
本傑明·佛蘭克林是世界公認的偉人。 他發明了避雷針, 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 寫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名言, 是美國《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 《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他同時又是作家、畫家, 並自修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拉丁文。 佛蘭克林在眾多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敬仰。
佛蘭克林在79歲高齡時, 回顧一生所取得的成就, 認為其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年輕時的一種“特殊習慣訓練”。
Advertisiment
他說, 他的成功與幸福皆受益於此。 原來, 年輕時的佛蘭克林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 但他渴望成功, 經過深刻的思考, 他發現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都有良好的習慣, 這種習慣是在平日裡一點一滴養成的, 而人格也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起來。 於是, 他總結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種好習慣, 然後把它們作為目標, 找出自己身上的種種壞習慣, 逐一改正。
佛蘭克林認為, 某段時間只專注改變一種壞習慣是有效的, 於是他決定一星期只改變一種壞習慣。 這樣, 十三種好習慣三個多月就可以訓練一遍, 每年訓練三次。
Advertisiment
佛蘭克林說:“沒有一樣東西, 會像美好的習慣那樣, 能夠使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 ”
為了讓小龍儘快改變粗心的習慣, 平時一看到小龍穿鞋的時候, 小龍的父母就叮囑他系好鞋帶;看見他整理書包的時候, 就吩咐他再看看是不是漏拿了什麼;看見他出門的時候, 就讓他先檢查一下是否佩戴了紅領巾……並把小龍容易忽略的事情都記在一張紙上, 貼在門口, 小龍每天出門前都會自我檢查一下。 就這樣, 在老師和父母的共同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
Advertisiment
本領養成4招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或考試中都會出錯, 出錯的原因大多數不是不會做, 而是因為粗心大意。 孩子粗心, 往往在生活中就有體現。 比如, 上學時忘了帶做好的作業本, 開門進屋後忘了把鑰匙拔下來, 自己的東西總是丟三落四, 到用的時候滿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粗心這個毛病應該從小糾正, 在將來的生活中才不會出現更大的失誤。
不要急於批評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錯了事情, 就大吼大吵, 這樣並不能產生好的效果, 反而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和老師總以為孩子粗心都是因為他滿不在乎, 其實不完全如此。 許多孩子很在乎分數, 他們面對分數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說,自己就可以逃避考試失敗這個責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自己了。事實上,考試失敗不是由於粗心,更多是由於知識掌握不細緻造成的。這時父母要教孩子認真地正視這一問題,讓他們在平時做作業時就對自己提出“一次對”的要求,考試完後善於總結經驗,這樣堅持下去,下次考試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細緻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細緻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節著眼。可以學習佛蘭克林,反復訓練,一段時間內只重點糾正一種壞習慣,等相應的好習慣養成之後,再開始下一個壞習慣的糾正訓練。漸漸地,讓細心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
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
孩子做完作業後,父母不要幫著檢查,而且不要一發現錯誤馬上指出並讓其改正。否則,孩子會更加粗心,其作業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多。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檢查自己的作業,讓他自己去發現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誤。等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父母要及時誇張地表揚:“我們小×真厲害。”
培養孩子發現錯誤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為中,故意出點兒差錯,比如故意說錯一些常識或者詩句之類的,考驗一下孩子是否能夠發現錯誤。當孩子發現了父母或老師的錯誤,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會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自覺地去發現錯誤。
他們面對分數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說,自己就可以逃避考試失敗這個責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自己了。事實上,考試失敗不是由於粗心,更多是由於知識掌握不細緻造成的。這時父母要教孩子認真地正視這一問題,讓他們在平時做作業時就對自己提出“一次對”的要求,考試完後善於總結經驗,這樣堅持下去,下次考試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細緻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細緻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節著眼。可以學習佛蘭克林,反復訓練,一段時間內只重點糾正一種壞習慣,等相應的好習慣養成之後,再開始下一個壞習慣的糾正訓練。漸漸地,讓細心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
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
孩子做完作業後,父母不要幫著檢查,而且不要一發現錯誤馬上指出並讓其改正。否則,孩子會更加粗心,其作業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多。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檢查自己的作業,讓他自己去發現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誤。等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父母要及時誇張地表揚:“我們小×真厲害。”
培養孩子發現錯誤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為中,故意出點兒差錯,比如故意說錯一些常識或者詩句之類的,考驗一下孩子是否能夠發現錯誤。當孩子發現了父母或老師的錯誤,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會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自覺地去發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