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糾正孩子的口吃並不難

對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的現象大驚小怪, 實際上會促使孩子加重口乞, 因為口吃就是緊張的結果。 有些言語專家觀點相當極端, 以致提出這樣的論斷:在人們這樣稱呼它之前, 本沒有口吃這回事。

父母真正確認孩子有了口吃的毛病時, 他可能已經五六歲了。 五六歲的孩子說話像兩三歲那樣, 在同一個詞上老重複, 難以把下文表達出來, 那麼, 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肯定存在缺陷,

口吃是許多兒童愛犯的毛病。 大多數孩子在父母耐心矯正下可以恢復正常。 另一些孩子卻因為父母粗心大意而變得說話越發吃力,

Advertisiment
說話表情古怪, 使說話成為伴隨他終身的痛苦經歷。

有些專家認為, 口吃是可以遺傳的, 但由於證據不足, 我們寧願相信口吃是後天形成的, 這為父母提高矯正孩子口吃的信心提供了依據。

孩子口吃有時與父母有關:一些孩子習慣用左手, 父母期望在短時期內改變孩子的習慣, 強迫孩子用右手拿筷子, 結果, 大腦左半球在形成語言優勢過程中出現混亂, 形成語言障礙;父母在家裡製造緊張氣氛, 對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 讓孩子在三歲時就得使用標準句子, 不允許孩子用重複詞, 孩子沒有能力達到, 心裡緊張, 說話越來越不流利;孩子覺得父母的話有趣, 便介面, 父母不加以制止, 造成孩子口吃;孩子有機會接觸口吃的人,

Advertisiment
以為“結巴”說話好聽, 便跟著學, 久而久之, 自己也成了結巴。

父母應該明白, 五六歲的孩子口吃, 是一種言語缺陷, 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狀態。 五六歲是矯治口吃的最佳時期。 當孩子感到焦慮、為難或害羞時, 他說話就結結巴巴, 萬分緊張。 如果讓孩子處於輕鬆狀態下說話, 他完全可以說得非常流利。 實驗表明, 一個嚴重口吃的孩子, 自言自語或者跟喜歡的寵物交談時, 可以沒有一點口吃。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 說起話來也會流利, 是感情起了潤滑作用。 這一切都說明心理狀態對語言表達起了很大作用。

可以使父母感到安慰的是, 口吃的孩子極聰明, 他們反應靈敏、思維活躍、分析能力強, 擅長寫作, 他們也許會成為智力卓越的人。

Advertisiment
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就患過口吃。

因為口吃大多是由孩子心理狀態導致的, 父母不要在矯正孩子口吃時, 稱孩子為“結巴”。 父母必須把“口吃”這個詞忘掉,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說“你口吃”, 這等於卸下孩子身上的大包袱。 研究表明, 父母在矯正孩子口吃的毛病時, 不斷地說“口吃”這個詞, 會讓孩子口吃日趨嚴重。

要給孩子足夠的說話機會, 他說話時不要打斷他, 不要替他把要說的話說出來, 不要請求孩子“你再說一遍”。

在家裡創造一種輕鬆的氛圍。 孩子說話猶豫不決時, 不要嘲笑和責駡他, 也不應讓他感到父母是在同情他。 家庭出現分歧時, 不要逼孩子表態站在哪一邊。 家中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讓口吃的孩子感到心煩意亂。

Advertisiment

父母必須保持高度的耐心, 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時, 應盡可能簡短, 字正腔圓, 一字一句慢慢說, 讓孩子學習你說話。

口吃的人在唱歌、朗誦文章時都不會結巴。 所以要鼓勵孩子多唱歌, 多給孩子放音樂, 培養孩子的韻律感。 多讓孩子講故事, 朗誦文章。 還要讓孩子多跑多跳, 讓他有更多機會來使用精力, 放鬆心情。 一定要跟老師、鄰居、家人做好協調工作, 請他們共同努力, 都耐心聽口吃的孩子說話,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糾正孩子口吃並不難, 一般一年就能矯正過來。 父母一定要有信心。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也曾有口吃的毛病, 經過不懈的努力, 他完全糾正了口吃, 並成為頗善雄辯的政府首腦。

Advertisiment
有幾句忠告和父母們分享: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使孩子感到有人愛他。

●不要逼著孩子證明父母是正確的。

●不要求孩子迅速回答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