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糖生薑湯也是助孕良方

中醫認為, 治療不孕重在調經, 而調經重在肝腎。 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多和月經不調關係密切, 指出“婦人無子, 皆由經水不調”。 西醫認為, 月經是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所引起, 而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脫落是由內分泌所調控, 月經實際是內分泌狀態的一個外在表現, 所以在臨床上經常出現“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不孕”這一連貫病例。 因此, 在“不孕重在調經”這點上, 中西醫的認識是一致的。

紅糖生薑湯也是助孕良方

調經的方法

調經的範圍很廣, 從月經週期的先後到月經量的多少乃至白帶的色、質、量、氣味都屬於觀察範圍。

Advertisiment
“調經重在肝腎”。 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傅青主女科》都認為腎是生殖的關鍵, 只有腎氣充盈才能“月事以時下”, 才能正常地生育。 腎又分腎陰腎陽, 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具體地辨證才能分清是壯腎陽還是滋。 腎陰。 但不可否認, 無論是補腎陰還是腎陽, 治不孕主要的焦點集中在腎。 (中醫裡的腎並不是單純指腎這一器官, 而是對類似於生殖生長機能的概括。 )

中醫調經的另外一個焦點集中在肝, 因為中醫認為肝臟具有“統血, 藏血, 運營周身之血”的功能, 月經屬血, 調理月經自然應該向肝下手。 所應用的大多是疏肝理氣活血的法子。 逍遙丸、開郁種玉湯、完帶湯、止帶湯等都體現了這一法則。

調經種子法

Advertisiment

近十幾年來, 一些從事“調經種子”理論研究的專家, 通過對複方中藥系統的研究, 由動物試驗和臨床總結分析闡述了其客觀性。 中藥調經作用的臨床實驗表明:通過對不同方藥臨床治療不孕症效果分析, 顯示中藥具有雙向性調節平衡月經週期的作用, 可使月經先期者延長, 月經後期者縮短, 均趨向正常生理性週期(28-30天)發展, 同時對月經週期伴有的經色、經質、經量、行經及自覺症狀等方面均明顯改善, 通過不同臨床觀察, 確證中藥具有肯定的調經助孕效果。 這和中醫“種子之法, 即在調經之中”的理論是不謀而合的。

助孕方

1、紅糖生薑湯(主治宮寒)

紅糖250克、生薑末150克, 隔水蒸30分鐘, 分7份, 從月經乾淨後的第2天開始, 每天早上空腹用開水沖服,

Advertisiment
連服7天。 服藥期間禁止同房。

評解:中醫有個概念——“宮寒”。 直白地說就是“子宮寒冷”, 會影響受孕和胎兒在子宮裡安居。 但中醫所說的“子宮”不單指孕育寶寶的那個“房子”, 是包括子宮、卵巢、附件在內的多種器官和它們的功能。 血是女性身體康泰的根本, 有血才有女性一身的體健貌端。 而血液運行最要緊的是按時, 盈漲虧落有時, 方能成孕坐胎。 如果血氣遭遇寒邪, 就會損傷子宮陽氣。 血液凝滯, 子宮虛寒, 胎兒容易流產。 宮寒的表現是月經推遲、月經量少而且顏色黑, 有血塊, 白帶量多, 夜尿多。 這些女性在準備懷孕前需要先改善子宮環境。

2、促排卵湯。 (本方主要促使發育成熟的卵泡排卵)

當歸12克、赤芍10克、丹參15克、澤蘭10克、杞子15克、熟地12克、金櫻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香附9克、紅花15克、茺蔚子12克、仙靈脾15克,

Advertisiment
自月經開始第11天每日1劑連服6天。

評解:排卵功能障礙是導致不孕的一個常見因素, 或卵泡不破裂。 或過早出現黃素化, 這些都直接導致不能正常排卵從而引發不孕。 本方滋腎健脾, 是促排卵的效驗方之一。

3、促黃體湯。 (本方主要促使黃體生成並能使其分泌足量的黃體酮)

龜板12克、丹參15克、旱蓮草20克、川斷12克、大芸15克、杞子20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0克、巴戟天12克、仙靈脾15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包>中服), 痛經加重肉桂, 血淤者加澤蘭。 從月經始第17天開始服, 隔日1劑, 共5劑。

評解:大補腎元之方, 對黃體生成障礙有一定效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