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嬰兒資訊>正文

細心保護好寶貝的聽力

人的耳部是由外耳、中耳及內耳組成——

1.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組成。 外耳道由軟骨部與骨部構成, 軟骨部約占外1/3, 內2/3為骨部。 新生兒的外耳道軟骨部和骨部尚未發育完全, 因此耳道窄而塌陷。 1歲以下的嬰兒外耳道也幾乎由軟骨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 軟骨部皮膚含有一種特殊的腺體, 叫做耵聹腺。 其分泌物稱為耵聹, 俗稱耳垢。 正常耳垢為黃白色的片狀物, 有的為黃色黏性分泌物, 猶如麥芽糖樣, 稱油性耵聹;有的為黑褐色團塊阻塞耳道, 形成耵聹栓塞, 可影響聽力。

2. 中耳:由鼓室、鼓竇、乳突及咽鼓管四部分組成,

Advertisiment
鼓室是傳導聲波, 擴大聲音的重要結構。 咽鼓管有調節中耳氣壓、維持正常聽力的作用。 重點強調一下咽鼓管, 它是連接鼓室與鼻咽部的細管, 也就是說耳與鼻是相通的。 咽鼓管由骨部和軟骨部構成, 平時, 軟骨部在靜止狀態下閉合, 呈縫隙狀, 只有當吞咽、張口、打哈欠時才開放, 此時, 由鼻腔吸入的空氣經咽鼓管進入鼓室, 使中耳成為含氣的空腔。 這樣, 可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得以平衡, 保證正常聽力。

與成人相比, 小兒咽鼓管的走向接近水平, 管腔較短, 約為20毫米長, 管腔卻相對較寬, 也就是說連接耳和鼻咽部鼻咽管具有短、平、寬的特點, 所以, 小兒鼻腔或鼻咽部感染極易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 引起中耳炎。

3. 內耳:由耳蝸和前庭組成,

Advertisiment
耳蝸形如蝸牛, 含有聽覺感受器, 前庭含有平衡器官。

引起寶貝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

1.外耳:先天畸形、耳道閉鎖、炎性腫脹、異物阻塞等, 均可導致聽力下降。

2. 中耳:凡先天畸形、炎癥(化膿性與非化膿性中耳炎)、腫瘤、外傷等, 均可造成傳音功能減退, 導致聽力下降。

3. 內耳:凡先天遺傳、傳染病、藥物中毒、強噪音刺激、免疫缺陷等, 均可損傷聽覺感受器的毛細胞, 造成聲音感受能力減退, 致使聽力下降。

小兒常見耳病正確處理法

門診病例1

一個剛出生40天的寶貝, 父母發現他的雙耳道流黃色分泌物, 疑為中耳炎, 帶到醫院就診。 小兒沒有受涼或發燒史, 不哭鬧, 飲食正常。 經過檢查, 發現雙側外耳道里有黃色的黏性分泌物, 猶如麥芽糖狀,

Advertisiment
待拭除后見鼓膜正常。

病例解析:

這就是所謂的“油耳”, 即正常的油性耵聹, 而不是中耳炎引起的流膿。

正確處理法:

不需要對寶貝進行任何治療, 但要定期請醫生清理耳道, 以免阻塞耳道影響聽力。

門診病例2

一個2歲的寶貝, 因右耳疼痛來醫院就診。 父母說在2天前給寶貝洗澡后怕耳內有水, 曾用棉棍拭擦耳道。 現在, 寶貝不讓別人碰右耳, 睡覺一翻身就哭。 經過檢查發現, 寶貝的右外耳道后壁紅腫, 壓耳屏或牽拉耳廓時哭鬧不止, 診斷為急性外耳道炎。

病例解析:

外耳道是一個彎曲的管道, 表面皮膚薄, 皮下組織又少, 用棉棍清潔時極易碰傷, 引起外耳道皮膚急性發炎。 由于耳道窄小, 沒有足夠的腫脹空間, 所以炎癥會直接壓迫神經末梢,

Advertisiment
引起劇疼。 因此, 寶貝不讓別人觸碰耳部, 睡覺翻身一不小心碰了患耳也會引起劇痛, 由此大哭不止。

正確處理法:

給予口服消炎藥治療, 并用熱毛巾在耳部熱敷, 促使炎癥消退。 今后切記不要給寶貝掏耳朵, 尤其勿用發卡、挖耳勺、棉棍碰外耳道, 以免損傷耳道引起感染, 使聽力受到影響。

門診病例3

一個1歲的小寶貝, 因感冒發燒5天被父母帶到醫院就診。 雖發燒已退, 但近兩天一吃奶或喝水就哭, 拒絕吃喝, 搖頭抓耳, 夜鬧不安。 耳科大夫檢查發現, 寶貝的雙側外耳道正常, 但一側鼓膜充血明顯, 鼻腔黏膜紅腫。 醫生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 給口服消炎藥。

病例解析:

小兒感冒先引起鼻腔黏膜發炎, 炎癥經咽鼓管可蔓延至中耳,

Advertisiment
引起鼓室黏膜充血腫脹, 氣腔縮小。 當吃奶或喝水吞咽時, 軟骨部會突然開放, 使空氣由鼻咽部進入鼓室, 致使黏膜腫脹的鼓室內壓增加, 壓迫神經末梢引起疼痛。 由于一吞咽就耳痛, 寶貝不敢吞咽, 所以會拒絕吃喝, 家長常誤認為消化系統出了問題。 另外, 由于小兒不會說話, 耳部不適只能哭鬧或抓耳搖頭。

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 寶寶出牙期棘手問題大解答 “拉大鋸”可幫寶寶鍛煉肌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