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細數寶寶的傷牙壞習慣

寶寶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不加以糾正, 就可能釀成大錯, 帶來痛苦。 媽媽們要及時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

吮指

兒科專家和心理學家認為, 安全和溫暖是嬰兒所要求的。 因此在嬰兒剛出生時, 當腦與其他感覺器官的通道尚未發育成熟日寸, 嬰兒常吸吮手指。 所以認為在嬰兒的一定發育階段, 吮指是完全正常的, 一般在2歲末會自動消失, 1歲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習慣。

3歲前有吮指習慣的兒童, 其錯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 而且是暫時的, 只要不再繼續吮指, 畸形會自動消失。

吮指習慣超過3歲半,

Advertisiment
牙頜畸形的恒久性將明顯增加。 如果習慣延長到混合牙列時期(6~12歲), 則可能發生永久性畸形。 因此必須及時干預矯治。

矯正方法:

1、父母應培養兒童積極參與正當游戲, 轉移兒童注意力。

2、要給予兒童較多的愛護及關懷, 減少其不安與孤獨感。

3、對于那些發生時間不久、持續時間不長的不良習慣, 對兒童進行耐心地說服教育, 再加上父母的引導和提醒, 既可很快奏效。

4、運用提醒方法, 如用布帶包扎吸吮的手指, 或在吸吮的手指上戴手套等。

5、長期而又比較頑固的習慣, 愿意接受治療者, 可以用口腔內佩戴矯治器的辦法協助破除。 破除不良習慣的矯治器最好不使患兒遭受痛苦, 不干擾咬合, 也不可戴過久, 以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但注意此種矯治器只有“提醒”的作用, 其本身并不能破除不良習慣。

舔舌

舌習慣包括玩舌, 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間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齲齒牙等。

舌習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舌系帶短等原因限制了舌的活動范圍在口腔前牙區;或因腭扁桃體長大, 為了加大呼吸通道而舌體前伸等都是舌習慣形成的原因。

矯正方法:

1、舌習慣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 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必要時可以戴固定或活動的矯治器進行矯治。

3、如果是僅僅因為好玩舔牙, 就要經常提醒寶寶不要舔牙齒, 并做些游戲分散寶寶注意力。

咬東西

咬下唇或咬筆、咬被角的孩子比較多見。 一般發生在學齡期兒童。 此種習慣可造成上牙前突,

Advertisiment
上下嘴唇閉不上, 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唇露齒。

矯正方法:

1、大些的孩子可學習吹簫、笛等樂器, 在加強了唇肌的張力后, 此種習慣較易破除。

2、當寶寶咬其他物品時媽媽要及時制止。

3、對學齡前兒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覺的食物, 必要時可戴矯治器破除。

偏側咀嚼

寶寶在乳牙發展的后期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 由于乳牙脫落, 他們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 所以只能用另外一邊吃飯。 如果時間長了父母不予以矯正會造成面部左右發育的不對稱。 而不常咀嚼的一側因為缺少食物的沖刷更容易堆積牙垢, 出現齲齒和其他牙周疾病。

矯正方法:

1、看寶寶不愛咀嚼食物的一側是否有問題, 比如有潰瘍, 有牙洞要及時治療。

Advertisiment

2、提醒寶寶兩邊的牙齒都要用。

食物太軟

硬食可以健腦、固齒、保護視力。 媽媽們要根據孩子牙齒的發育情況, 適時地給一點具有一定硬度的食品, 增強其咀嚼功能, 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牙科專家們認為, 牙齒也會“用進廢退”。 兒童期正是恒牙孕育形成的重要階段, 經常給孩子咀嚼的機會可以促進頜骨發育。 如果總是吃太軟太精的食物, 從來不需用力咀嚼, 則恒牙質量受到影響。 專家認為:“咀嚼能力強的孩子都很聰明。 ”因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動增強, 進而加快頭部血液循環, 增加大腦血流量, 使腦細獲得更充分的氧氣和養分。

矯正方法:

1、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吃水果, 如梨、蘋果、桃等, 既營養又能鍛煉寶寶的咀嚼功能。

Advertisiment

2、干果類如核桃、杏仁可當做零食, 主要是鍛煉孩子要吃硬一點的東西。

3、對于大寶寶, 各種水果要寶寶咬著吃, 而不要每次都削成小塊或榨成汁給寶寶。

常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會導致牙齒表面產生菌斑, 進而嚴重的會引起齲損, 破壞牙組織。 在我們的口腔中, 存在著300多種細菌, 這些細菌中, 有的是有益的, 也有對我們不利的。 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會在一種平衡的環境下相安無事。 但軟飲料中的碳酸、檸檬酸等成分, 會改變口腔的環境, 進而導致病變的發生一, 我們稱之為“脫礦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 牙釉質表面最開始會出現白色斑, 進而演變為褐色斑, 然后就是嚴重的病變, 即齲損。

矯正方法:

1、寶寶要是喝水, 就遞給白開水, 而非飲料。

2、媽媽盡量不買碳酸飲料回家,家中沒有。

3、偶爾因為過節、過生日要喝時,給寶寶控制量,一天不要超過2杯。

而非飲料。

2、媽媽盡量不買碳酸飲料回家,家中沒有。

3、偶爾因為過節、過生日要喝時,給寶寶控制量,一天不要超過2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