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但是情商是不是可以像智商一樣通過課程來提高呢?
從早期教育自身的綜合性要求出發, 兒童情商教育要與語言、思維、音樂、運動、美術、社會性等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首先, 兒童的情商培養依賴于語言、思維等其他能力的發展。
寶寶只有在具備足夠的語言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 能夠準確地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 才能學習情緒、情感的認知和調控, 才能更好地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
其次, 兒童的情商培養貫穿在整個智力活動過程中, 是語言、思維、音樂、美術等具體智慧活動的教育目標。
Advertisiment
比如思維活動, 在發展兒童辨別、推理、認知、決策能力的同時, 也給孩子提供了集體交往的環境和團隊合作的機會。 在共同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信任和友好, 比單純的愛心說教更有助於兒童感受到友情的偉大, 從而發自內心地體驗到互幫互助的喜悅和幸福。 兒童在植樹、採摘、生日會等集體活動中, 既發展了智商層面的語言表達能力, 也發展了情商層面的人際交往能力。 因此, 情商教育不能依賴于單一的教育模式, 尤其是只關注情商教育的課程, 否則兒童勢必陷入行為模仿的尷尬境地, 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專家建議 家長在選擇兒童情商課程最好在4歲以後。
Advertisiment
問題1:憑哭鬧想得到東西
情景:媽媽帶5歲的天天去同事家吃飯, 席間天天看見小弟弟手裡有個彈跳球, 便執意要那球玩。 媽媽說等吃完飯就去買。 可天天哭鬧著就要小弟弟手裡的那個。 媽媽只得跟小弟弟商量, 把他的球讓出來給天天玩。 小弟弟雖有些不願意, 但還是讓給了他。
Advertisiment
專家評析:天天在這件事上的情商表現屬於不及格。 因為他沒有學會什麼東西是可要的, 什麼東西是不可要的。 他也不懂得在一定的場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並不能分清自己的情緒是對是錯。 他認為憑哭鬧就能得到所要的東西。
提示:如果父母仍一直這樣慣著孩子, 孩子長大後, 由於他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得到想要的東西, 常會採用胡攪蠻纏的做法, 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而他本人也會因此被挫折所困擾。
問題2:不如意就大發脾氣
情景:6歲的豆豆, 是個任性的孩子。 一天, 表妹到她家玩, 喜歡上她的小玩具, 媽媽就把那個小玩具送給表妹, 豆豆見狀, 大哭大鬧, 甚至摔東西。 媽媽見她如此發脾氣,
Advertisiment
專家評析:豆豆見自己喜歡的玩具被媽媽送人了, 心裡很生氣就哭鬧, 是希望媽媽做出解釋。 可是媽媽認為豆豆是孩子氣, 哭完就沒事了。 媽媽這樣做, 就可能在無意中縱容了孩子表達不恰當的情緒。 對孩子而言, 這時的情緒就像進入了一個黑洞, 她不知怎樣才能逃出來。
提示: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糾正教育方式, 孩子長大後,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 由於不知道如何能安撫和舒解自己的情緒, 就可能或是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情緒, 或是陷入十分痛苦的狀態而難以自拔。
問題3:抑制自然情緒反應
情景:軍軍爬上椅子想拿桌子上的一個玩具, 不料腳踩空從椅子上摔了下來。
Advertisiment
專家評析:其實, 在軍軍摔下的那一刻, 他並沒有感到委屈而想哭。 可父母卻無法接受軍軍摔下的這件事, 急於想方設法引開他的注意力, 不讓他哭。 當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反應, 很容易產生否定自己的暗示:“自己之前的情緒反應是不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