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細說艾條灸至陰穴矯正胎位

孕晚期胎位不正除了借助一些臥位姿勢, 還可以用艾條灸腳上的至陰穴以達到矯正胎位的目的。

妊娠30周后經產前檢查除枕前位(正常胎位)外, 其余的枕橫位、枕后位、臀位、臂位等均為異常胎位(即胎位不正)。 一般孕婦無任何異常感覺, 只是在產前檢查時才能發現。

中醫學稱倒產、橫產、偏產、胎不正。 認為婦女妊娠后氣血虧虛, 胎氣不足影響胞宮的正常活動。 胎位輾轉失常或氣滯或驚恐, 影響胎兒轉運誘發胎位不正。 西醫學認為:骨盆狹窄, 前置胎位, 胎兒過大或胎兒發育異常, 子宮收縮無力或子宮腔大腹壁松弛的經產婦,

Advertisiment
雙胎羊水過多等均可致胎位不正。

婦科一般采用的胸膝臥位法是借助胎兒的中心改變來促使胎位的轉動, 該法使用時具有高血壓及妊高癥等不易采用的禁忌。 而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源于公元7世紀的唐代醫家張文仲的《太平圣惠方》。 該法具有效果好, 痛苦小, 經濟安全等優點。 只要正確掌握施治要點, 一般孕婦3~5次即可使胎位轉正。 施術時間最好選在下午15~17時。 孕婦排空小便后取仰臥位, 寬衣解帶, 脫去一側襪子, 放松全身肌肉, 保持平穩均勻呼吸, 雙眼自然閉合意想腹內胎兒轉動。 施治者如持筆寫字狀將灸用艾條點燃端對準孕婦足小趾外側趾甲角后約1分處施溫和灸(灸用艾條點燃端與孕婦足小趾外側的距離約1寸,

Advertisiment
以孕婦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為度)。 孕婦覺有溫熱感從足小趾延腳外側面向外踝方向傳導, 胎兒在腹內頻繁活動并有轉動時計時艾灸20分鐘。 術畢孕婦保持原位仰臥60分鐘。 每天施灸一次, 婦檢一次, 胎位轉正即停施術。

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 也是該經與足少陰腎經經氣相通的穴位, 五行中為金, 據“金能生水”理論, 下午申時15~17時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之氣, 也就是說此時該經的氣血最為旺盛。 足少陰腎經為先天之本腎所主之脈, 該經的循行又穿過子宮所在的骨盆。 婦女“以血為本”, 其經、帶、胎、產無不與足少陰腎經、沖脈、帶脈、任脈關系密切。 井穴乃一經中氣血化生之源, 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又是與足少陰腎經經氣相通的穴位,

Advertisiment
通過在此處艾灸熱刺激可激發足太陽膀胱經經氣的同時間接通過足少陰腎經, 使調治信息傳至子宮調衡胞宮氣血。 從西醫神經反射角度看, 至陰穴下分布有來自腰4至骶5神經根的腓淺神經分支, 通過艾灸刺激可使其治療信息達相應的腰4至骶5脊髓神經階段, 調節內臟的植物神經功能, 改善子宮平滑肌的收縮, 引起宮縮矯正胎位不正。 據統計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對腹壁緊張度一般, 妊娠7~8個月的孕婦矯正成功率最高, 可達 95.98%, 其中1~4月即可矯正者達86%。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