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生活

今天的幼兒是明天的主人,所以,培養幼兒具有社會生活多方面的初步知識和經驗,並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培養呢?克魯普斯卡婭曾經指出:“兒童不僅在學業中進行學習,而且在遊戲過程中也學習著組織,學習著研究生活。 ”幾年來,我們堅持組織幼兒到生動、豐富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體驗,擴大視野,然後組織進入生活角色的遊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們玩“大家一起辦郵局”,使幼兒知道了郵局裡的叔叔、阿姨是怎樣賣郵票、分發和郵遞信件的,也瞭解了怎樣匯款、取款和寄、取包裹等。

Advertisiment

我們組織幼兒玩“我把叔叔、阿姨接回家”,有的小朋友當司機,掌握了紅燈停綠燈行的知識;有的小朋友當售票員,學會了賣票和報站名,並懂得了要用禮貌的語言接待乘客。

我們還組織了“小醫生”遊戲,幫助他們記住了一些常見病和常用藥品的名稱。 這些有趣的遊戲把孩子帶進了現實生活,增強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但生活的內容是多彩和複雜的,小朋友的認識還只是初步的,而且很難一次就記住,因此難免出現笑話。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只要注意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不但不會影響預想效果,反而會增強愉快的氣氛,使正確的認識得到鞏固和加深。

例如,有一次,我們的“小醫生”判斷“病人”的體溫為100℃,給患感冒的“病人”投了“痢特靈”。

Advertisiment
又有一次,我們“菜床”上的“小售貨員”報菜價,說青椒5分錢一斤,魚1毛錢一斤,白菜1元錢一斤。

還有一次,我們“小動物園”裡的“飼養員”向“遊客”介紹說,大象最喜歡吃蘿蔔、白菜、竹筍。 在這些時候,小朋友們自然要笑個不停。 可是老師不是一笑了之,而是抓住時機,再一次進行指導,並分別佈置了“作業”題:

(1)請向家裡的人詢問一下,正常人的體溫是多少度?多少度以上是發燒?感冒了一般都服用什麼藥?

(2)同爸爸或媽媽去一次菜市場,瞭解一下常見蔬菜和魚、肉的價格。

(3)“六一”去一次動物園,問問飼養員,大象最喜歡吃什麼?

老師的要求和扮演角色的孩子的願望是一致的,所以“作業題”就變成了全體孩子的行動,離園後,星期天他們有去菜市場的,有去衛生所的,有去動物園的,大家都學得很主動、很認真,回園後紛紛向老師和小朋友彙報自己學習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在此基礎上,再組織這類遊戲,孩子們的興趣沒因為是重複而降低,反而更積極了。 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高要求,就把遊戲帶到了另一個層次。

例如,有一次老師有意給“菜床”“售貨員”出了一個難題:菜床上沒土豆,老師卻指導一位小朋友去買土豆。 結果我們的“小售貨員”說:“小朋友,土豆剛賣完,你買點青椒和番茄吧。

這兩種蔬菜含多種維生素,很有營養。 ”在場的老師和小朋友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又有一次,一位“小患者”去“藥店”買藥,說肚子痛,問有沒有去痛片。

Advertisiment

“藥店”的“小售貨員”說:“小朋友,肚子疼隨便吃去痛片不好,應該先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什麼病。 ”這個回答更出乎老師的意料。 過後問這個小朋友,她說這是聽外婆說的。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使其大步地走向了社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