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結婚證有效期7年?得有多不相信愛情

身份證、駕駛證都有有效期, 結婚證是否也需要有效期呢?有人建議將結婚證設置為7年有效期, 你覺得是否可行呢?

近日, 一位微博大V發出了一條長微博, 提出結婚證應設置7年有效期, 到期自動解約或續約。 我們不妨先看看, 他是如何強詞奪理的。

1.大家可以名正言順地更換感情, 不用擔心嫁錯人或娶錯人。

人對不對, 取決於雙方的品性是否契合, 結婚前要有充分時間彼此瞭解, 要是沒有這個心理準備, 閃婚閃離的情況依然會發生, 與婚姻是否有保質期無關。

2.單身族會更敢於嘗試邁入婚姻。

當離婚成為那只必須要掉下來的靴子時,

Advertisiment
就算有期限又如何?7年又7年, 長此以往, 單身的只能更多, 因為永遠敵不過7年的宿命暗示, 到那時就不是恐婚而是恐“7”了。

3.再婚的人買房買車, 可以拉動經濟增長。

荒唐!不要再給單身的朋友施加為GDP做貢獻的壓力了好嗎?結一次婚買一次房?《婚姻法》都得跟著修改哪, 你問過《婚姻法》的意見嗎?

4.女人不再依附男人, 促進女性經濟獨立。

這絕對是男人對女人的歧視和霸權。 全職太太的付出遠非金錢可衡量, 角色調換, 女人能做到的, 男人未必能, 而男人的職場成就, 很多女人都可以達到。

5.婚姻自動到期不算離婚, 能降低離婚率。

用有效期限制離婚率, 治標不治本。 兩個人在一起, 需要來自三觀的基本默契、瞭解、磨合乃至碰撞,

Advertisiment
如果真過不下去了, 別說7年, 半年也忍不了。

6.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關愛。

爸媽多了愛就多?怕是只會給孩子更多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吧。 對孩子來說, 他們需要來自父母雙方持續的關注和愛, 而非混亂的、不確定的父母稱呼。

綜上所述, 這位大V的提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有混淆視聽、偷換概念的嫌疑, 給本就對婚姻概念模棱兩可的人增加困擾。 我不止一次聽到“我不想結婚, 因為我的父母過的並不快樂”這樣的話, 可見, 婚姻不是換伴侶就能解決的事, 離異家庭依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是婚姻制度令他們出現了問題, 而是雙方的相處之道需要調整。 希望制度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希望保質期可以讓食物永遠保持新鮮,

Advertisiment
這是世界上最充滿理想化和天真的妄想。

婚姻要有保質期其實也是個體對婚姻承擔責任與義務的回避甚至逃避, 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個最好的防禦機制, 讓我們不再全身心投入情感歷程中, 而是抱著進進出出的態度。 表面上看機會增加了很多, 其實是一種拉抽屜式的強迫性重複, 原來婚姻裡的問題很可能會帶到下一段婚姻裡。 這點, 在心理諮詢的臨床工作中屢見不鮮。

往往這樣的經歷會讓個體產生特別不好的感覺, 所謂的恐婚絕不是因為婚姻本身不美好, 而是因為個體在婚姻中無法感覺到快樂, 欲求不滿。 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對自己提問, 需要怎樣的感情生活?自己在這段感情裡的位置又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瞭解自己的欲望,

Advertisiment
從而擁有一段令自己感覺舒適的婚姻。

再有, 婚姻裡的相處之道遠非幾條輕描淡寫的規則可以囊括的, 也絕非小聰明似的招數可以解決的, 需要雙方達成基本的共識, 擁有一定的情感基礎, 溝通暢通, 願意為婚姻放棄個人的某些利益。 婚姻是種契約關係, 但絕非要設置保質期的關係, 愛不僅包括嬌媚的容顏、強健的體魄以及性☆禁☆愛享樂, 也一定包括責任和義務, 意味著兩個人要一起面對很多境遇。 容顏與健康都會削弱, 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不能指望頻繁換新鮮的伴侶來避免生老病死。

最後, 以一個號稱學者的微博大V身份來說, 話題足夠勁爆了。 曾幾何時, 博版面和轉發率比靠譜的內容本身更重要了?話說文如其人,

Advertisiment
難免令人想像他對婚姻的體會恐怕樂觀不到哪裡去。 難不成一個人可以用這樣戲謔的方式表達對婚姻的好感?我敢肯定, 這個可能性為零!

有限的生命不是用來頻繁換伴侶的, 若真的沒想好婚姻是何物, 寧可暫時不結婚, 也好過拿它來當實驗品。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 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價值觀, 但總有一些情感是值得長久去擁有的, 比如愛與婚姻。

對於婚姻, 少些胡扯, 多些信任吧, 不僅對他人, 更是對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