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不好”的念頭找個出口

給“不好”的念頭找個出口

感受著再也無法抑制的本我衝動和需求, 好孩子吳茜在矛盾、自責與焦慮中橫衝直撞。 高考的壓力、強烈的性幻想、高度的道德感混合在一起, 轉化成嚴重的考試焦慮, 她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 自我在分裂的狀態中幾近瘋狂。

看起來吳茜的問題不好解決。 她的父母在得知女兒考試成績非正常大幅下降的原因後, 在震驚之餘也是一籌莫展:知道了原因, 又能怎麼辦呢?

知道了原因, 問題就總能找到徹底解決或者緩解的辦法――這是一個真理。

對於吳茜來說, 最重要的就是找回統一的自我。

Advertisiment
簡單地說, 就是在弱化本我的強烈衝動的同時, 也減弱超我的強大控制, 使心理狀態恢復平衡。 而要實現這一點, 必須讓她的父母, 也就是壓制吳茜本我衝動和促成吳茜超我形成的外在因素, 首先實現這樣的轉變。

轉變比他們想像的要容易得多。 這對父母沒有太大的問題, 只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將過於強大的道德觀念施加在了女兒身上, 對孩子學習上的壓力也都是在無意識中加上去的, 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時, 馬上就開始了改變, 而且改變得非常成功。 吳茜明顯地感到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選擇自己想做的人了。

其次是要讓吳茜將拼命壓抑的本我衝動找個出口,

Advertisiment
讓她將那些所謂的壞念頭面對父母進行表達和宣洩。 這個家庭要從只說“是”變成說“也是, 也不是”, 也就是在面對一些問題時, 可以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 不需要非要統一成一個都認為“是”的觀點。 在一個家庭中,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選擇有的時候無所謂對錯, 它只是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所進行的選擇而已。 “也是, 也不是”的家庭能培養出獨立而寬容的孩子, 一方面他們擁有自信, 對自己有清醒地認識, 另一方面他們能理解別人的選擇和觀點, 這樣的孩子必然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也能構建健康而健全的人格。

在充分的情緒宣洩之後, 吳茜和父母之間不能言說的那些“壞”念頭都得以說了出來, 雙方都完全袒露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Advertisiment
彼此不做指責和評判。 當這些原本以為壞得不能再壞的念頭說出來後, 吳茜已經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那些實際上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想法了。 當性幻想出現時, 她會一笑置之:“這沒有什麼, 正常的。 ” 這樣一來, 那些強烈的性幻想反而就消失了。 而在以前, 她會緊張地壓抑自己:“不行, 我不能這麼想, 這太可怕了。 ”越想壓抑, 想法越強烈。

考試焦慮的問題在強烈的性幻想消失之後, 也逐漸得到緩解。 又經過仔細分析後發現, 她太害怕高考失敗, 太害怕對不起爸爸媽媽, 造成考試中的過分緊張。 為此, 她和父母一起認真分析了自己的弱項和強項, 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最後階段的考前衝刺計畫,

Advertisiment
同時選擇了一所切合其實際水準的大學作為目標。 最終, 她的考試焦慮症狀幾乎完全消失, 自信而篤定地走入了高考考場。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 絕大多數的考試焦慮和吳茜這樣複雜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 考試焦慮是由於目標和實力之間的差距不大不小造成的, 這和目標與實力的絕對值沒有關係。 比如一個高三學生, 以他的成績考上某個大學沒有問題, 如果他正好以這個大學為目標, 那是不會產生焦慮的, 但如果他的目標比這個大學要高, 夠一夠能夠得著, 滑一滑就下去了, 那幾乎必然就會產生焦慮。 反過來, 如果他的成績非常差, 連考上大學的希望都沒有, 那也不會產生焦慮, 反正考好考壞都一樣,

Advertisiment
無所謂發揮怎麼樣、無所謂考試時是否出現意外情況。

因此, 克服考試焦慮的一個基本方法是説明學生分析他的目標和實力之間的關係, 然後要麼降低目標、要麼提高實力, 或者二者同時調整。 如果家長沒有能力幫助孩子完成這個任務, 那就可以尋找有經驗的教師和熟人來做這件事。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兩點, 一是把不符合孩子能力與水準的目標給了孩子, 二是當孩子盲目自信而制定高目標時, 家長沒能及時地發現並加以勸導。 在這兩種情況下, 考試焦慮都非常容易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