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媽媽支招:新生兒得了鵝口瘡的護理和治療

新生兒口腔內長出象奶塊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正常新生兒口腔粘膜呈現紅潤透亮的健康顏色, 平滑可愛。 可是有些新生兒口腔粘膜會長出一些象奶塊一樣的東西, 像是一些積存在粘膜上的稀粥殘渣, 不易擦掉, 厲害時連成一片狀, 佈滿於口腔兩側、舌面、上顎,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鵝口瘡”了。

引起鵝口瘡的病菌是黴菌。 致病的重要因素有兩個, 一是新生兒的口腔粘膜嬌嫩, 抵抗力弱, 如稍有擦損, 就容易繼發感染;二是使用的餐具被污染, 尤其是母親患有黴菌感染則是主要的傳染源。

新生兒鵝口瘡怎麼防治?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口腔有鵝口瘡, 可用棉花千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在口腔患處, 或用1%龍膽紫塗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 以上藥物每天可塗3~4次。

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 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 一般每日滴2~3次, 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每日二次, 每次各一片, 壓碎成粉, 加水溶解後喂。

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 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 每次餵奶後再喂幾口溫開水, 可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 這樣黴菌就不會生長了, 此外, 於每次餵奶前, 先將乳☆禁☆頭揩淨, 雙手也要洗乾淨。 新生兒所用食具, 應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Advertisiment

兒童得了“鵝口瘡”後口腔怎樣護理?

寶寶得了鵝口瘡, 除了用藥, 平時的護理也是很關健的, 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 護理寶寶的人也要注意個人衛生, 操作要乾淨。 媽媽每次餵奶前, 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 天天要換洗內衣。 寶寶要勤洗手, 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 以防止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