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一個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空間

房間、傢俱和擺設也是會說話的。 一個整潔、具備各種學習條件的環境, 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在生活中佔有什麼樣的分量, 而且明白父母對教育問題是如何的重視和支持, 讓他們相信, 自己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成績, 會符合父母的期望, 會得到父母的肯定。 這對孩子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只是這種壓力錶現得非常溫和, 令孩子易於接受。

反之, 如果一個家庭忽略孩子的學習空間, 包括物質上的空間(一個專用的書桌、書架、書房等)和精神上的空間,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潛意識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不受關注的事, 學好學壞都沒有關係, 漸漸對“好好學習”的必要性失去信心, 對學習本身失去信心。

當然, 除了“硬體”設施, “軟體”也不可少。 父母可以適當參與孩子的學習, 例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 一起讀課外書, 一起種花草, 一起旅行。 在這樣的過程中, 父母引導孩子增長見聞, 幫助他們將書本的學習應用到生活中, 會讓孩子感到“我學的東西是有用的”, 有助於增加孩子學好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信心。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鍛煉身體。 不過, 孩子的運動應該尊重他們自己的意見, 父母最好以身作則, 但不宣強’迫。 這樣才有助於孩子養成自發運動的習慣, 培養孩子有規律的作息, 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Advertisiment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 父母也有必要加強自身建設。 有的父母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誠惶誠恐, 擔心發展不良或落後別人, 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卻不關心自身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和自身實行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標準, 對孩子要求這要求那, 對自己卻很放任。 例如, 要求孩子晚上不能看電視, 卻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 把電視聲音開得很大;要求孩子努力學習, 自己卻整天打牌\玩遊戲;要求孩子懂文明\講禮貌, 自己卻出口成髒, 動不動就和鄰居吵架。 父母的言行不一, 只會讓孩子對他們產生輕視, 對他們的要求不以為然, 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

父母一定要記住,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參與者,

Advertisiment
而不是旁觀者或督導者。 影響孩子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或嚴格要求,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和自然流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