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克利(1879~1940), 生於瑞士, 20世紀最富有詩意的藝術家。 克利認為“藝術不是再現看到的東西”, 而是“要使人們能夠看到美的存在”。 羅丹說:“美是到處可尋的, 對於我們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對孩子的美術教育, 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教會他們繪畫的技巧, 而要引導他們發現存在于平凡中的藝術之美。

毋庸置疑, 美術教育不僅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藝術潛力, 更能發展孩子健康的個性。 孩子天生具有運用符號表達認識與情感的自我傾向, 這種最原始的也是最寶貴的兒童美術, 在充滿著藝術情趣的環境中,

Advertisiment
通過成人適時的引導, 將會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如果你對藝術有很高的鑒賞能力, 可以幫助孩子發展他的美術能力, 如果你對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不夠自信, 不如試試下面的辦法來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

一、尊重孩子的原始創作, 用你欣賞的眼光肯定孩子的美術能力。

所謂原始創作, 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它具有非凡的創造與想像的空間, 它具有個人創造的獨特風格, 保持著個人獨特的藝術原創性。 孩子具有運用特有圖像符號來表達個人觀點和感受的能力, 在社會藝術潮流中, 這也是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

常常聽到有些家長這樣評價孩子的作品:“畫的什麼啊, 亂七八糟。 ”每每聽到這些, 我都痛心異常。

Advertisiment
要使孩子的原創藝術得以保護與尊崇, 我們必須學會尊重他們的原始創造能力。 事實上, 在你欣賞和讚揚孩子“作品”的時候, 你也肯定了他的原始創造能力, 給了他創造的動力。

你可以有意識地為孩子製造創作的機會。 例如, 讓孩子觀察、尋找生活中的紅色, 然後在畫紙上表現紅色, 讓孩子盡情宣洩自己心中的紅色印象。 當孩子畫出紛雜的線條與各種符號後, 你可以問他畫的是什麼?它在哪裡?也許孩子會說畫的是紅色汽車, 或是紅色的媽媽, 或是紅色的花, 你可以一邊做出驚奇的表情, 一邊評價孩子的作品:“哇, 你真棒!你的發現和別人不一樣!”

二、利用生活情境, 幫助孩子獲得美術經驗的積累。

美術欣賞的目的不在於增長美術知識,

Advertisiment
而是通過環境和藝術作品兩個方面來加深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審美感受。 我的執教經驗讓我感受到, 只有當孩子的美術欣賞與他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 他才能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只有當孩子的生活體驗與藝術欣賞相聯繫時, 他的審美想像才會得以釋放。 美術必須追隨孩子關注的熱點, 融入孩子的生活情境, 成為孩子生活環境的一部分。

平時, 你可以讓孩子以他獨特的視點產生聯想, 並轉化為他獨特的表達方式, 加深他對事物的審美體驗。 例如, 你可以問孩子:“春天來了, 一片嫩綠的樹芽, 一縷溫暖的春風……孩子, 你觸摸到了嗎?你品嘗到春天的味道了嗎?那是甜甜的, 那是香香的。 ”

春天, 我和孩子們跑在春風裡,

Advertisiment
快樂的聲音響徹校園。 我們用番茄醬作畫, 孩子們趴在草地上, 小手蘸上番茄醬在綠色的彩紙上盡情地畫。 有的孩子畫出了風, 一絲一縷, 那是春姑娘帶來的春的線條。 有的孩子畫著畫著, 禁不住舔上一口:“老師, 春天真的很甜啊!”

水果豐收的季節, 你也可以帶孩子去水果鋪, 看看鋪子裡擺放著的各色水果:蘋果、橘子、香蕉、石榴。 什麼樣的水果才是新鮮的呢?讓孩子認真地分辨那些水分充足閃閃發光的果實。 再看看法國藝術大師塞尚所畫的《蘋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 讓孩子與大師交流, 用手中的筆, 用真實的色彩表現他所看到的東西。

實際生活體驗始終是孩子作畫的第一位, 你要循序漸進、因勢利導,

Advertisiment
引導孩子將他的生活體驗, 將現實中美好的場景作為美術的素材, 使現實生活與藝術緊緊地融為一體, 讓孩子的筆觸表達各種生活體驗, 使孩子懂得生活即欣賞。 懂得欣賞即獲得了藝術。

三、利用各種材料, 拓展孩子的美學思維。

孩子天生具有創造的本能與潛力。 與美學相關的事物有哪些?讓我們看看我們生活的多彩世界。

一本圖畫故事書中含有許多畫面;在路上行走, 身邊有許多建築設計、橋樑設計、園林設計、汽車設計;餐點中有色彩搭配……我們身邊諸多與美術相關的事物都是我們引導孩子觀察思考的物件。

生活中與美學相關的材料又有哪些?這恰恰是我們生活中每一處可以觸摸到的物品。 麵粉可以雕塑, 各種布類可以拼搭,各類包裝紙可以撕貼,一根鉛絲、一根毛線都可以成就一個……將這些材料交叉使用,就變成了無數的藝術唯美構想。

你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創造的意識,用欣賞生活的態度讓孩子來發現藝術,讓他學習主動獲得資訊,整理和處理材料,並加以利用和創造。例如:

1、收集各種棍棒,搭建構造橋樑。

在搭建過程中,你可以引導孩子自主設計不同的造型,發現不同的穩固橋樑的方法,所利用的材料可以是各類鉛絲、紙板、棍棒等。

2、收集不同造型的樹枝與球狀物體,設計不同的立體造型。

孩子收集來的、紙團、小皮球等,可以用膠水和紙張塑造出不同的藝術造型。

3、老房子和新房子。

你可以帶孩子參觀社區,看畫冊,幫助孩子網上搜尋各類資料,畫一畫老房子和新房子,用各類紙箱搭建老房子和新房子。可以利用的材料來自社區資源、攝像攝影、各類網上圖片、各種廢舊材料。

日常的遊戲,各種實踐活動,都是你有效幫助孩子在美術中自主學習、自我實現的途徑。

創造是“無中生有”的事情,它需要在一種自然的、自在的、自發的氛圍中醞釀產生。美術創作是幼年時期激發創造的最好方式之一,成人的引導與干涉必須建立在以孩子的眼光去欣賞的基礎之上。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斷激勵他將一切美好的事物渲染得廣闊而久長。

各種布類可以拼搭,各類包裝紙可以撕貼,一根鉛絲、一根毛線都可以成就一個……將這些材料交叉使用,就變成了無數的藝術唯美構想。

你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創造的意識,用欣賞生活的態度讓孩子來發現藝術,讓他學習主動獲得資訊,整理和處理材料,並加以利用和創造。例如:

1、收集各種棍棒,搭建構造橋樑。

在搭建過程中,你可以引導孩子自主設計不同的造型,發現不同的穩固橋樑的方法,所利用的材料可以是各類鉛絲、紙板、棍棒等。

2、收集不同造型的樹枝與球狀物體,設計不同的立體造型。

孩子收集來的、紙團、小皮球等,可以用膠水和紙張塑造出不同的藝術造型。

3、老房子和新房子。

你可以帶孩子參觀社區,看畫冊,幫助孩子網上搜尋各類資料,畫一畫老房子和新房子,用各類紙箱搭建老房子和新房子。可以利用的材料來自社區資源、攝像攝影、各類網上圖片、各種廢舊材料。

日常的遊戲,各種實踐活動,都是你有效幫助孩子在美術中自主學習、自我實現的途徑。

創造是“無中生有”的事情,它需要在一種自然的、自在的、自發的氛圍中醞釀產生。美術創作是幼年時期激發創造的最好方式之一,成人的引導與干涉必須建立在以孩子的眼光去欣賞的基礎之上。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斷激勵他將一切美好的事物渲染得廣闊而久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