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吃藥是一個不能快進也不能回避的過程, 對於大多數不懂“良藥苦口”的孩子而言, 吃藥如同打仗。 現實生活中, 面對孩子的哭鬧, 媽媽們往往會選擇捏住孩子的鼻子, 讓孩子張開嘴巴, 這種司空見慣的招數, 實際上非常危險!
一、不正確的喂藥方式
1、捏鼻子強行灌
孩子生病本來就容易哭鬧, 加上吃藥會增加情緒上的不穩定。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捏著鼻子, 強行灌藥的話, 會更加適得其反。 一是會在孩子的哭叫聲中吐出來, 孩子受罪, 大人著急;二是灌不好可能進入氣管, 引起窒息或傷害身體。
Advertisiment
2、拎耳朵喂藥
拎耳朵喂藥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土方法”, 說揪耳朵有助於幫助寶寶吞咽。 但是醫生強調, 強行拎耳朵給寶寶喂藥, 對順利吃藥毫無作用, 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抵觸情緒。 如果家長在情急之下不注意分寸, 很有可能會導致耳周炎, 嚴重的還會出現聽覺神經異常的情況。
3、壓舌頭喂藥
有的家長建議, 用小勺盛藥, 壓住孩子的舌頭, 順勢把勺裡的藥倒進孩子嘴裡, 這樣孩子就會乖乖地把藥咽下去。 這種方法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壓著孩子的舌頭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另外如果藥量拿捏不准, 還有可能會引起咳嗆。
4、連哄帶騙
媽媽們想盡辦法讓寶寶吃藥, 時不時會採取哄騙的方式。 將藥搗碎藏在甜甜的果汁、糖果裡,
Advertisiment
二、幾點建議
1、讓溝通走在前面
媽媽們往往因為心急不願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吃藥前的溝通。 其實, 講實話或許更能打動孩子。 告訴孩子, 藥是苦的, 但是吃下去能讓身體變得健康強壯, 讓他瞭解, 吃藥是一種勇敢的表現。 畢竟吃藥不是一次兩次的事, 養成良好的吃藥習慣更加可貴。
2、喂藥神器來幫助
如果寶寶實在拒絕吃藥, 可以購買一些喂藥工具, 如針筒式喂藥器、滴管式喂藥器和喂藥勺, 這些都是比較常用的。 這些神器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而設計, 在喂藥時可以減少浪費,
Advertisiment
3、小熊熊先吃
不論是檢查身體, 還是打針吃藥, 孩子心理會產生一種天然的恐懼感。 先讓寶寶的“小夥伴”來打頭陣。 比如, 先給玩具熊“吃藥”, 當孩子看到吃藥並不會帶來疼痛時, 心理的防線也就鬆懈了一些。
4、下放權力
很多孩子總想著自己做主, 給他們一些選擇“吃藥”的空間。 例如, 你是用勺子吃藥還是用杯子吃;你是在玩遊戲之前吃藥, 還是之後吃。 讓寶寶自己選擇吃藥的方式, 會讓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從而增加他的吃藥積極性。
吃藥是寶寶和媽媽鬥智鬥勇的過程, 媽媽的耐心和技巧是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