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定規矩要注意方法有哪些呢?

孩子似乎沒有過錯, 那麼,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是否只能無奈地歎息呢?專家提醒, 事實並非如此,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要慢慢地步人社會, 適當地學會遵守一些規則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 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不同年齡的孩子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規矩是不一樣的。 比如, 對五六歲的孩子來說, “不要隨地大小便”很容易理解, 也能自覺做到;但對於一二歲的孩子來說, 做起來就較困難。 這就是年齡的差異。 因此, 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 我們的要求應有區別, 尤其是對低年齡的孩子來說, 規矩盡可能地少而具體。

Advertisiment

其次, 因人而異注意方法。 除了考慮孩子的年齡因素之外, 還必須注意孩子性格等方面的特點。 同樣的規矩用同樣的方法教給不同性格的孩子, 其效果可能大不一樣。 比如, 外出時遇到一位老者, 媽媽要求孩子叫“爺爺好”, 活潑外向的孩子會爽快地叫一聲, 而內向膽怯的孩子則會躲在媽媽身後, 這常常會讓家長覺得沒面子, 為了避免讓別人說自己“教子無方”, 很多家長會釆取威脅性的做法, 如說:“再不喊我就不喜歡你了!”等等。 其結果可能是孩子淚眼朦肽, 大人也未必能如願。 其實, 遇此情景, 家長不妨主動攬過孩子:“我們和爺爺還不是很熟, 等以後熟了自然就會叫了。 ”這樣做, 既可以不強行要求孩子, 也可能讓對方理解。

Advertisiment

第三, 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有時候, 我們一時無法讓孩子領悟某項規則的真正含義, 如文中的張梅朋友很難一時讓小牧笛理解為什麼看節目不可以站起來到處走。 而對於集體活動來說, 統一行動又是必須的。 如果帶孩子參加這種活動, 家長不妨給孩子帶幾本他最喜歡看的小畫書, 當孩子對臺上的節目失去興趣時, 讓他坐在那裡安靜地看書, 這樣既不會破壞秩序, 又不至於讓孩子覺得乏味。 在給小孩子“立規矩”時, 這種靈活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 規矩不是一蹴而就的。 小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 我們不可能指望通過一次說教就讓孩子明白很多道理。 有很多規矩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遵守,

Advertisiment
還有很多規矩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示範。 如果我們自己見到他人每次都能夠傲到面帶微笑, 親切地打招呼, 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 把垃圾自覺地扔進垃圾筒……相信慢慢地, 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第五,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 有時也難免要用一些懲罰措施, 但一定要讓孩子在被罰時知道為什麼, 否則罰也無效。

最後一點需要強調的是, 雖然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舉止文雅大方,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 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孩子的天性和自然的成長歷程。 所以當我們遇到張梅朋友那種情境時, 不妨試著先把自己的面子問題拋開, 寬容而又從容地面對孩子帶給你的種種尷尬。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