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慰藉是最好的滅火器

小剛和鄰居的小亮一起在家中的客廳裡玩搭積木。 忽然, 小剛的媽媽在廚房裡聽到東西被推倒的聲音, 隨後就是爭吵和相互指責的喊叫聲。 片刻之後, 小剛跑進廚房找到媽媽。 他臉上滿是緊張和怒氣的表情, 一見到媽媽就大聲說道:“小亮把我好不容易才搭好的房子給碰到了!”小剛媽媽並沒有說別的, 而只是蹲下身去面對小剛, 聲調平和而又充滿同情心地說:“哦, 是這樣!搭一個那樣好的房子, 肯定非常不容易, 所以你一定特別生氣。 對嗎?”“對!我就是很生氣!”小剛說完後, 就轉過身去客廳繼續和小亮玩起來了。

Advertisiment

這是小剛媽媽在屢次為孩子的生氣、發脾氣困擾, 又無計可施後, 第一次按照心理諮詢師的建議――嘗試著不去捲入孩子們的爭吵中。 特別是她嚴格按照我的“禁令”――她沒有問的那個她最常問的――“事情是誰先引起來的?”這樣就避免了兒子傾訴“冤情”進而要去“報仇”的衝動。 她通過真實的回應兒子的內心情緒, 從而避免了使自己成為孩子們活動衝突中的“裁判”、“法官”――這些吃力不討好的角色。

小剛媽媽在回答兒子中, 十分有效且十分有益的就是她不做評判, 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 只是耐心地、充滿關愛地接受了小剛的情緒。 她沒有問那些毫無用處的問題:“你自己怎麼不小心點?”“你不會離他遠一些嗎?”……(請大家仔細想一想:這些話實質不是在抱怨、指責小剛嗎?這對已發生的不快事件和正為沮喪情緒困擾的兒子來說,

Advertisiment
既無法改變什麼, 反而會加重他的氣憤和無助。 )父母做出直接反映孩子情緒、具有接納、認同作用的溫和回應, 這將對改變孩子的憤怒情緒和心態是非常有效的!

事實上, 做父母的人們應該意識到――憤怒的孩子給了你以身作則的大好時機。 一些父母認為他們自己從未感到憤怒或是從未表達出來;這些父母們常常很懼怕憤怒的情緒, 這是由於他們認定這種情緒極可能“引發”破壞行為和暴力。 或許他們仍然記得自己的父母在發怒時的言行失控的切身體驗, 或者他們的父母完全無法容忍孩子的憤怒。 他們會為孩子的強烈憤怒情緒感到無比震驚,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當他們竭盡全力去營造一個安寧、祥和的家庭時。

憤怒――就是當與你密切相關的事態發展違背了你的意願時, 你心中所懷有的那種感覺。 問題在於你如何處理它。 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你生氣了, 也沒有看見過你是如何處理這種憤怒的情緒, 那麼當孩子的內心感受爆發時, 他就沒有榜樣可以幫他學習適應這些感受了。 與孩子共同體驗生活、給孩子樹立真正有益、值得模仿的榜樣――這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自由和尊嚴。 無論何時, 如果一位父親或母親表現出似乎無法控制其自身的個人抉擇, 這無疑會大大降低孩子以自我實現的態度去適應生活的可能性。

此外,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清楚:當孩子煩躁不安時,

Advertisiment
講任何道理都是沒有用處的。 孩子們生氣、發脾氣時, 你只有在情感上給他以安慰, 他們才能聽得進去你對他們所講的那些話!

針對學齡兒童, 在孩子發過脾氣之後, 寫在紙上的文字、話語也能夠成為修復孩子受傷害的情感的有力工具。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 我們要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的情緒、情感、想法寫下來。 我們應當不帶侮辱性的表達憤怒!

為了更好地對待憤怒, 我們應當公開地承認它, 寬容地接受它――因為它確確實實存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