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播下愛的種子


曾看到過這樣一幕情景:一位媽媽給她三歲的孩子買了餅乾, 孩子把餅乾一把抓在手裡, 怎麼也不肯給媽媽嘗一口。 媽媽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裡的餅乾, 結果孩子大發脾氣, 非要媽媽把餅乾吐出來不可。
這位媽媽無比感歎地說:“你看, 這孩子真沒良心, 我對他那麼好, 什麼都依著他, 有點好吃的都給他留著, 可他一點都不會體貼大人。 長大了真不知道會怎麼樣……”
這位家長的感歎確實令人深思。 為什麼現在有些孩子集萬千寵愛子一身, 卻捨不得對別人付出一點點愛?其實, 孩子不是天生就缺乏愛心的。

Advertisiment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 嬰兒一歲前就有對別人的情感反應, 如果旁邊有孩子哭, 他會隨之一起哭;一兩歲時, 孩子看到別人哭, 就會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安慰, 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並有了試圖減輕別人痛苦的本能, 但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到了五六歲時, 孩子開始進入認知反應階段, 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 什麼時候該讓他獨處。 這些都是孩子愛心的自然表現, 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那麼他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 因此, 孩子有沒有愛心, 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培養。 然而, 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 不難發現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並不盡如人意。
Advertisiment
有的家長認為, 現在就一個孩子, 只要我有能力, 孩子要什麼, 我就給他什麼, 圖的就是讓孩子快樂幸福;也有家長認為, 對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是多學點知識技能, 在聰明才智上超過別人, 至於其他方面, 用不著怎麼教;還有一些家長認為, 孩子小時候任性一點很正常, 大起來自然會好的;更有甚者, 還把孩子任性、自私、霸道的表現視為孩子的聰明、好玩, 而加以縱容。 前面的那個孩子, 不捨得與母親分享他的東西, 沒有同情心, 就是因為家長過分溺愛孩子, 不注重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造成的結果。
對於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而言, 沒有什麼能比愛和善良更重要的了, 這是孩子將來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動力和源泉。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愛心不是靠強行灌輸而在一夜之間培養出來的, 更不是用沒有原則的、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 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 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 家庭是最重要的愛心培育基地, 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 要使孩子富有愛心, 父母必須從自己做起, 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做起。
1.從愛護玩具和動植物開始, 啟迪孩子的愛心。
我們對孩子的愛心教育可以從細小的事情做起, 讓孩子在他熟悉、親近的環境中開始受到啟迪。 對於幾個月大的孩子來說, 身邊那些大大小小的絨毛玩具、布娃娃就好像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Advertisiment
是他們生活中最親近、最自然的夥伴。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用和善的態度對待這些玩具夥伴, 和它們做朋友。 比如, 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時, 你可以這麼說:“喲, 你把娃娃摔疼了, 快抱起來摸摸它。 ”有時還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說話的聲音要輕一點, 別把小熊吵醒了。 ”“小狗是你的好朋友, 你和它一起玩吧。 ”等到孩子會走會跑了, 帶孩子去大自然, 引導他們去親近周圍的一草一木, 去關注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 看看花兒在什麼時候開放, 聽聽鳥兒是怎樣鳴叫的, 鼓勵孩子給花澆水, 給動物餵食……由於孩子與動植物有天然的親近感, 這樣的愛心教育就更為自然、更為有效。 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學會關心愛護別人。
Advertisiment

2.通過家庭中的分享活動, 讓孩子在實踐中塑造愛心。
與別人分享好吃好玩的東西, 對別人說一些關心體貼的話, 同情並幫助有困難的人, 不計較別人的過錯, 對別人能夠寬容和謙讓, 孩子的愛心就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行為模仿和強化而逐漸形成的。
從孩子還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選, 父母就要讓孩子學著與別人分享東西。 孩子漸漸長大了, 在餐桌上, 可讓他學著給長輩夾菜;鼓勵孩子給爸爸媽媽拿東西;給客人讓座, 讓孩子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 從中品嘗做了有益於他人的事而帶來的喜

悅。
3.注重自己的言行, 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行為的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因此,父母在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對孩子起示範作用,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父母平時應尊重和關心孩子,對孩子說話要溫和體貼,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濃濃的愛;家庭成員之間要注意使用愛的語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會兒”“別急,我來幫助你”“謝謝你為我做了這麼多的事”,等等;在長輩面前,多表達一份尊敬和關心,比如給老人泡杯茶,讓個座,說句體貼的話,送個禮物,等等。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恰恰是孩子愛心得以生根發芽的關鍵。在外面,父母更要注意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細節,處處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無意間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1] 2 下一頁

因此,父母在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對孩子起示範作用,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父母平時應尊重和關心孩子,對孩子說話要溫和體貼,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濃濃的愛;家庭成員之間要注意使用愛的語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會兒”“別急,我來幫助你”“謝謝你為我做了這麼多的事”,等等;在長輩面前,多表達一份尊敬和關心,比如給老人泡杯茶,讓個座,說句體貼的話,送個禮物,等等。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恰恰是孩子愛心得以生根發芽的關鍵。在外面,父母更要注意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細節,處處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無意間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1] 2 下一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