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家陳鶴琴說:“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 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父母不管做什麼, 不管有意無意, 對孩子都是榜樣。 孩子最善於模仿, 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節, 言行舉止不當, 很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2) 欲正人, 先正己
就是說,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麼, 自己首先要做到。 一個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講誠信的孩子, 一個邋裡邋遢的父母也很難培養出喜好整潔的孩子。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學習、生活, 都應該先用同樣的要求去要求自己, 再去要求孩子。
Advertisiment
(3) 身教重于言傳
很多時候, 孩子更願意看看父母是怎麼做的, 而不是聽父母說。 因此父母最好少“說”多“做”, 父母做了什麼比說了什麼更重要。 比如要教育孩子誠實, 父母首先做一個誠實的人, 比說一千遍、一萬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 父母身體力行, 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好的榜樣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 找到合適的榜樣呢?
(1) 全方位瞭解孩子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父母要明確:孩子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對什麼更感興趣?比如孩子在清潔衛生方面有待改進,
Advertisiment
很重要的一點是, 瞭解對方的情況。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瞭解一下對方的家庭背景。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要, 通過他的家庭可以更加瞭解孩子的朋友。
(2) 與孩子多溝通
一般情況下, 父母不應輕易反對孩子的正常交往, 不過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與“好孩子”多交往。 但是, 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 但他們的意見也值得考慮。 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意見, 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 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他們好。
一般而言,
Advertisiment
其次, 可以見見孩子的朋友。
也許你並不喜歡孩子的朋友, 但硬要強行阻止他們交往是不好的。 你可以請孩子到家裡來, 近距離地瞭解他, 然後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給孩子的行為加以指導。
(3) 為孩子規定一些行為原則
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有限, 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著他們, 所以, 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什麼事情可以做, 什麼事情不能做。 比如, 父母不在家的時候, 可以請朋友到家裡來玩, 但是不要隨便翻家裡的東西,
Advertisiment
(4) 鼓勵孩子和自己的榜樣共同進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人行, 必有我師”。 由於孩子各自的局限, 常常是你在這點比她好, 她在那點比你強, 大家各有優勢, 不相上下。 這種情況下, 孩子們可以互為榜樣, 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 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 同時以自己的優秀之處影響別人, 幫助別人進步。 父母既要鼓勵孩子進步, 也要提醒孩子, 千萬不要被別人身上的缺點或壞毛病影響, 好習慣沒養成, 壞毛病又形成了一大堆, 這就背離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