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治病的兩種錯誤表現

孩子一旦生病, 父母常常心急如焚, 恨不得孩子的病痛頃刻消失。 其實, 如果操之過急, 有時會欲速不達, 甚至適得其反。

有的家長一遇到小兒發燒, 眼睛就盯著體溫計, 甚至逼著醫生“採取措施”。

筆者曾碰到一發燒的兩周歲男孩, 上午母親曾帶他到醫院輸液, 下午燒還沒退, 父親便自作主張到藥店買了“安乃近”給孩子服了半片。 到晚上孩子大汗淋漓、四肢冰涼、臉色蒼白, 又急忙到醫院看急診。 醫生說是下午自行加服退熱片, 由於劑量過大, 致使孩子出汗過多而虛脫。

其實, 小兒發燒, 其實是由普通感冒引起的,

Advertisiment
退熱也需要一個過程。 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平均退熱需要4天。 濫用退燒藥不僅有毒副作用, 還會掩蓋病情, 延誤診治。

另一種情況是頻頻更醫換藥。 今天病沒好, 明天又找另一個醫生;聽說什麼藥好, 就要什麼藥。 殊不知, 藥物的療效是要連續用藥至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後, 才能出現效果。 頻換醫生, 醫生對病情的來龍去脈難以全面掌握, 必然影響診治;頻繁換藥, 等於沒有用藥。 以常用的抗生素為例, 用藥後到起作用至少要24小時, 一般要連續用藥3天, 若病情無好轉甚至加重, 才算無效而考慮換藥。

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好轉, 是有一定客觀規律的, 並不像工作那樣可加班加點提早完成任務。 因此, 孩子生了病,

Advertisiment
既要重視及時就醫, 又不可操之過急, 應相信醫生, 樹立科學的就醫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