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的想像插上翅膀

在幼兒期, 寶寶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 而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 也是發展寶寶創造力、想像力的有效方法。 但是如果我們只用簡單的教材和範畫, 無疑是在扼殺和禁錮孩子的表現力, 所以作為老師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從而發展孩子的想像力。

“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 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 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 因此我為激發孩子繪畫興趣, 在指導孩子繪畫過程和評價孩子作品上做了一些嘗試。

Advertisiment

一、激發孩子創作的源泉

想是動詞, 就是動腦筋, 頭腦用力去想;象, 就是圖像、形象或畫面。 想像就是靈視, 是主觀靈性的東西, 想像的空間具有無限性。 想像是智慧的翅膀, 它可以使孩子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識火花, 超脫真實與現實, 不受任何羈絆, 在想像空間任意馳騁。 繪畫是鍛煉、培養孩子想像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又是孩子最為喜歡的一種表現形式, 孩子的想像力尤其在繪畫中更能夠表現得淋漓盡致。 孩子作品中想像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 若教師以“像”或者“不像”為標準, 便會使得孩子們的畫向“像”靠攏, 從而喪失了想像力。

二、展開孩子想像的翅膀

一種單純的有明確任務的學習並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在幼兒期, 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 也是非常活躍的。

1.在孩子眼裡, 每一筆都是創造, 都是代表著一件東西, 甚至能將他畫的說出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 孩子是用畫來描繪他想像的世界, 應該鼓勵孩子自由地畫他想畫的東西。

2.改換材料能喚起孩子的興趣, 激起他們的新鮮感, 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可以教他們用廢布頭、吹塑泡沫、包裝紙、鉛筆屑、毛線等材料, 自己動手剪貼、撕紙、拼圖、折疊等, 孩子受到啟發會產生表現與創造的欲望, 從而漸漸喜歡動手、動腦, 同時也培養起對繪畫的濃厚興趣。

3.給孩子講兒歌、故事, 啟發孩子進行想像, 鍛煉孩子將兒歌或故事中的情節畫出來。

Advertisiment
也可以請孩子編兒歌、故事, 啟發孩子自己創編故事並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

4.通過欣賞優美的歌曲, 展開豐富想像, 創造性地表現畫面, 用顏色、線條或物象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如:中班歌曲《小星星》, 孩子能用深藍色或黑色表現夜空, 用星型表現星星, 在星星的旁邊畫上線條表示了它在眨眼睛。

5.為孩子選擇形象具體、動態性強的實物, 讓孩子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顏色結構, 自由發揮孩子的思維。 如畫汽車:先讓孩子觀察實物, 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是什麼形狀、顏色, 是什麼材料。 這樣孩子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觀察得特別認真。

6.教師在繪畫活動中, 可嘗試提出疑問, 讓孩子改變思路, 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

Advertisiment
例如:中班繪畫活動《海底世界》活動中, 教師可提出疑問“大海都是藍色的嗎?”讓孩子知道大海根據水的深淺顏色也有變化。 當孩子瞭解之後, 就會發現他們選用了不同的顏色, 畫出了不同的大海。 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大海裡的魚都是長長的嗎?”孩子們就會對大海裡的魚進行裝飾:圓圓的、長長的、三角的、花形的、尖尖的……通過教師對孩子的一些提問, 孩子展開了豐富的想像, 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 所以, 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孩子, 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 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三、展現孩子想像的火花

心理學家提出, 想像力與知識的質應成正比關係。

Advertisiment
是說, 一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越多, 他的想像力越豐富。 因此我們由淺入深, 引導孩子學習多種繪畫方法, 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以嘗試教學法引導孩子學習繪畫手段。

1.孩子的知識和能力是由經驗中來的, 特別是繪畫活動更離不開孩子的直接經驗, 他們的繪畫內容來源於自然, 貼近真實生活, 所以我注重創設活動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 動手動腦, 去觀察、體驗和感受, 去獲得很豐富的直接經驗。 例如:中班繪畫《樹葉》的時候, 請孩子們到戶外去撿樹葉, 親手摸摸樹葉, 看看它的顏色, 聞聞它的味道, 利用孩子敏感的感官進一步瞭解樹葉。 這樣孩子會畫出各種各樣的樹葉, 或者用曲線表現樹葉軟軟的, 或者用直線表現了新生的葉子, 又或者用深色的蠟筆表現了枯老的葉子。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都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能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孩子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常常會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作畫,並會長時間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中。因此,我努力使繪畫成為孩子喜歡和感興趣的活動,並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孩子繪畫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統一模式的指導會讓孩子畫出統一模式的畫來,所以我會適當在技能上給予指導。如畫《蝴蝶》,目標是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孩子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由孩子自由添畫,這樣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和創造力。

四、賞識孩子創作的意圖

孩子的繪畫作品也許很混亂,也許只是幾條橫七豎八的線條,但那是孩子們精心創作出來的,教師要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對每一個孩子都應予以肯定。每次活動結束後,所有的作品都應展現出來,引導孩子觀賞。對有創意的作品,要及時介紹給大家,引導孩子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加以想像和創造。

作品評價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自評。讓孩子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什麼地方畫得好,什麼地方自己畫得不夠好,應該再努力。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2.互評。把作品展示出來,孩子自由欣賞,並說說最喜歡誰的畫,為什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給每個孩子“自信”。

3.綜合評。教師在評價孩子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孩子,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發現孩子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孩子溝通。教學實驗證明,開放性教學能給孩子自由,還孩子本色,激發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每個孩子都可以自由地畫出他們心中的故事,表現他們的個性和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

總之,不管孩子畫的怎麼樣,都要及時給與鼓勵,老師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獨特性,發展孩子想像的翅膀。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描繪出心中的想像,促進孩子個性化的發展。

又或者用深色的蠟筆表現了枯老的葉子。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都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能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孩子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常常會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作畫,並會長時間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中。因此,我努力使繪畫成為孩子喜歡和感興趣的活動,並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孩子繪畫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統一模式的指導會讓孩子畫出統一模式的畫來,所以我會適當在技能上給予指導。如畫《蝴蝶》,目標是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孩子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由孩子自由添畫,這樣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和創造力。

四、賞識孩子創作的意圖

孩子的繪畫作品也許很混亂,也許只是幾條橫七豎八的線條,但那是孩子們精心創作出來的,教師要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對每一個孩子都應予以肯定。每次活動結束後,所有的作品都應展現出來,引導孩子觀賞。對有創意的作品,要及時介紹給大家,引導孩子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加以想像和創造。

作品評價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自評。讓孩子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什麼地方畫得好,什麼地方自己畫得不夠好,應該再努力。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2.互評。把作品展示出來,孩子自由欣賞,並說說最喜歡誰的畫,為什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給每個孩子“自信”。

3.綜合評。教師在評價孩子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孩子,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發現孩子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孩子溝通。教學實驗證明,開放性教學能給孩子自由,還孩子本色,激發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每個孩子都可以自由地畫出他們心中的故事,表現他們的個性和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

總之,不管孩子畫的怎麼樣,都要及時給與鼓勵,老師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獨特性,發展孩子想像的翅膀。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描繪出心中的想像,促進孩子個性化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