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的愛堅決不要過度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 當家長被問及是不是溺愛孩子, 大多數都會搖頭。 而如果被問到是不是過度保護孩子, 我想很多家長會遲疑, 因為在愛孩子、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度”的把握確實很難界定。

其實“過度”與否很好區分, 首先看孩子是不是任性, 是否“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表現出來的任性, 大多源於兩種原因。 第一種來自“第一反抗期”。 當孩子會走路、會說話、會表達自己的意願時, 就會萌發脫離家長控制的意識, 這個階段是第一反抗期。 對孩子的這種表現, 大人不要刻意去批評, 應當是批評和冷處理兩種方法相結合。

Advertisiment

而另一種則是由於家長的溺愛與過度保護造成的。 這種任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種是孩子經常對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 有的要求合理, 有的要求不合理。 如果爸爸媽媽不管合理與否都滿足孩子, 那麼一旦某一次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他就會表現出任性。 還有一種任性是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的表現不一致造成的。 現代家庭結構很簡單, 孩子在家裡一般都沒有兄弟姐妹, 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 孩子和家長在一起, 會觀察他們的言行,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不一致, 孩子就會很容易利用這種不一致。 例如媽媽不答應的事, 就去找奶奶, 奶奶疼孫子就滿足了孩子的要求,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

在生活中,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因為要求沒得到滿足而任性地哭鬧。 比如在商場裡看到想要的玩具或零食, 不給他買就哭鬧, 甚至在地上打滾, 賴著不走。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想要這個, 要先知道理由再決定是否滿足他。 孩子的要求如果合理, 當然可以滿足, 但如果是不合理的, 就一定要拒絕。 拒絕的時候, 不要生硬、冷漠, 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拒絕他。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通常是比較有效的。 也可以冷處理。 家長在教育

孩子時不要怕丟面子, 不要因為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鬧, 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趕緊妥協, 這恰恰會給孩子一個觀念——爸爸媽媽怕他在人多的地方鬧,

Advertisiment
這個方法很有效果。 那麼下次他會一如既往, 如法炮製。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絕對不能妥協, 而且孩子安靜後, 要進行必要的懲罰, 讓他知道他今天的表現是不好的。

有一天我在世紀金源逛商場, 遇到一對母子向我問路:“請問電影院在幾層?”

我說:“就在五層。 不過金源的電梯很多, 不好找, 你要走到最東側從E01電梯上去。 ”

“謝謝!兒子, 謝謝阿姨!”家長不僅自己道謝, 還讓兒子跟我道謝, 我當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教育孩子的家長, 她非常有心, 連這樣的小細節都不放過。

於是我就說:“正好我也去電影院, 我帶你們去吧!”

其實我這樣做, 是想讓孩子知道, 自己的懂禮貌能贏得別人的喜愛, 得到獎勵。

家長欣然同意。

Advertisiment
我們沒走多遠, 兒子就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累了, 咱們打車吧!”

媽媽說:“你看汽車都是在馬路上跑的, 哪有在商場裡跑的?沒有車, 我們只能走路。 ”

兒子依舊不想走, 繼續跟媽媽撒嬌, “我真的走不動了, 一點兒力氣都沒有, 媽媽抱我吧!”

兒子看起來四五歲, 胖胖的, 媽媽抱起來應該比較吃力。 我正想著, 只聽孩子媽媽說:“你都長這麼高了, 在商場裡還讓媽媽抱, 多不好意思呀, 會讓人笑話的。 昨天你在幼稚園比賽時還得了第一名呢, 咱們倆比賽吧, 看誰走得快。 ”孩子一聽馬上快步跑到前面去了, 還得意地回頭看了看媽媽。

這位元媽媽的教育方式, 我很讚賞。 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 媽媽拒絕得很堅決, 也很有技巧。 她沒有縱容孩子,

Advertisiment
而是通過鼓勵和表揚增強了孩子自己走的信心, 糾正了孩子的任性。  

商場其實對孩子來說處處充滿了考驗。 我迎面又遇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個4歲多的小男孩, 孩子手裡舉著一個“奧特曼”。 小男孩一邊走一邊跟媽媽說:“快點快點, 咱們快去‘樂酷’打娃娃。 ”

“奧特曼”自然吸引了原本想去看電影的小男孩, 但“樂酷電玩俱樂部”裡琳琅滿目的玩具和電動遊戲更具魔力, 於是他扭頭對媽媽說:“咱們也去‘樂酷’玩玩吧!”

媽媽看了看時間說:“電影快開始了, 今天沒有時間去樂酷了。 ”

“就去一會兒, 就玩一會兒就出來, 行不行?”孩子眼中滿是期待。

如果換作我, 也許會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 比如10分鐘或者20分鐘, 來滿足他的要求, 只要他能夠遵守約定時間即可。

然而這位媽媽的答覆卻讓我有些意外,她拿出電影票對兒子說:“媽媽的錢已經買電影票了,沒有錢再去樂酷玩了。”

“那怎麼辦呢?”兒子非常不甘心。

“你要先決定好了,是看電影還是去樂酷?只能選一個。如果你真的想去樂酷,咱們就到電影院門口把你的電影票賣掉,然後才有錢去樂酷!”

孩子認真地想了想,“我去試試。”

“但是有可能沒有人買你的電影票,那怎麼辦呢?”我忍不住問小朋友。“那就沒轍了!”孩子歎了口氣,樣子可愛極了。

到了電影院以後,孩子開始了激烈的思想鬥爭,看到很多小朋友牽著大人的手進進出出,他有些猶豫,然而媽媽卻不著急催他,一直耐心地等他自己決定。我原本很想看小朋友怎麼把電影票賣出去,然而最終他還是決定跟媽媽去看電影,並約好下周再來“樂酷”打娃娃。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干擾,如何説明孩子建立分辨排除干擾、堅定決心的能力,就在於父母的堅持。在去電影院的過程中,孩子不停地提出要求,媽媽總是巧妙地解答並引導孩子最終完成了計畫。如果媽媽稍有妥協,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抱了他,他會要求去玩別的遊戲專案;帶他玩了,他有可能突然想吃好吃的了。家長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就會被他們牽制,結果將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

的。為孩子做得太多,替他們做了許多他們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反而會使孩子應有的自信和獨立能力減少,依賴性越來越強。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時也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

比如,我們有的家長在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會主動輸給孩子,讓他贏。長此以往,自然會造成了孩子“輸不起”的性格,做遊戲輸了不行,在幼稚園沒得到老師的表揚不行,畫的圖畫沒上光榮榜不行……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在將來會無法承受挫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時處處接受考驗的不僅是孩子自己,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家長。比如,兩個小朋友發生衝突了,家長怎麼去處理呢?好多家長會採用這樣幾種方法處理:

1.“以後不許和他玩了。”

2.“他打你,你不會也打他嗎?該出手時就出手。”

3.“敢打我兒子!我抽不死他!”——於是兩個家長打起來了。

家長自身都缺乏解決矛盾的方法,又怎麼能教導孩子呢?對待孩子不能過分疼愛和保護,不能溺愛,不能嬌慣,不能過分包辦代替。否則會導致孩子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抗挫折能力都很差。溺愛不是愛,是害,真正愛孩子就要為孩子今後發展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著想。

然而這位媽媽的答覆卻讓我有些意外,她拿出電影票對兒子說:“媽媽的錢已經買電影票了,沒有錢再去樂酷玩了。”

“那怎麼辦呢?”兒子非常不甘心。

“你要先決定好了,是看電影還是去樂酷?只能選一個。如果你真的想去樂酷,咱們就到電影院門口把你的電影票賣掉,然後才有錢去樂酷!”

孩子認真地想了想,“我去試試。”

“但是有可能沒有人買你的電影票,那怎麼辦呢?”我忍不住問小朋友。“那就沒轍了!”孩子歎了口氣,樣子可愛極了。

到了電影院以後,孩子開始了激烈的思想鬥爭,看到很多小朋友牽著大人的手進進出出,他有些猶豫,然而媽媽卻不著急催他,一直耐心地等他自己決定。我原本很想看小朋友怎麼把電影票賣出去,然而最終他還是決定跟媽媽去看電影,並約好下周再來“樂酷”打娃娃。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干擾,如何説明孩子建立分辨排除干擾、堅定決心的能力,就在於父母的堅持。在去電影院的過程中,孩子不停地提出要求,媽媽總是巧妙地解答並引導孩子最終完成了計畫。如果媽媽稍有妥協,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抱了他,他會要求去玩別的遊戲專案;帶他玩了,他有可能突然想吃好吃的了。家長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就會被他們牽制,結果將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

的。為孩子做得太多,替他們做了許多他們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反而會使孩子應有的自信和獨立能力減少,依賴性越來越強。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時也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

比如,我們有的家長在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會主動輸給孩子,讓他贏。長此以往,自然會造成了孩子“輸不起”的性格,做遊戲輸了不行,在幼稚園沒得到老師的表揚不行,畫的圖畫沒上光榮榜不行……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在將來會無法承受挫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時處處接受考驗的不僅是孩子自己,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家長。比如,兩個小朋友發生衝突了,家長怎麼去處理呢?好多家長會採用這樣幾種方法處理:

1.“以後不許和他玩了。”

2.“他打你,你不會也打他嗎?該出手時就出手。”

3.“敢打我兒子!我抽不死他!”——於是兩個家長打起來了。

家長自身都缺乏解決矛盾的方法,又怎麼能教導孩子呢?對待孩子不能過分疼愛和保護,不能溺愛,不能嬌慣,不能過分包辦代替。否則會導致孩子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抗挫折能力都很差。溺愛不是愛,是害,真正愛孩子就要為孩子今後發展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著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