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的生活留多一點的空間

咚咚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被邀請來參加我主持的“兩代人對話會”。 對話會的宗旨就是讓兩代人敞開心扉, “零距離”地進行溝通。

輪到咚咚發言了。 “媽媽, 你為什麼天天盯著我?”

咚咚的話讓所有的人吃了一驚。

原來, 咚咚的媽媽心細如發, 善於從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發現問題, 一旦觀察到什麼情況, 馬上擇機而教, 或批評教育, 或說服引導。 時間長了, 讓咚咚感到了一種壓力, 覺得媽媽在監視他。

咚咚的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強烈反響, 大家見仁見智地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我的眼前不知怎麼仿佛跳出了一隻長臂猿,

Advertisiment
那是《動物世界》電視片中的一個片斷。

長臂猿的毛色純黃, 面部小而黑, 樣子十分可愛。 更讓人開眼界的是它們睡覺時的模樣。 一隻母猿伸長前臂, 抓住一根綠藤, 然後便蹺起二郎腿, 美美地躺在一根並不很粗的樹枝上, 半睡半醒, 十分逍遙。

這種逍遙因為小猿的存在而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那小猿實在是小, 看起來比貓大不了多少。 毛色純黃的小猿在高高的樹枝間上躥下跳, 電視裡說它是在“學習”攀援。 那樹也實在是太高了, 看著稚氣的小猿跳來跳去, 我心裡覺得有些不放心。 假如它一不心沒抓牢, 或者不幸抓到了一根很不結實的枝蔓, 從高高的樹上摔到地上, 那可怎麼得了呢?可那猿媽媽卻全然不顧這些,

Advertisiment
仍舊逍遙地躺在那裡, “我睡我素”。

我不知道母猿在臨睡之前有沒有反復地叮囑過孩子“千萬要小心”、“不要去抓那些太細的樹枝”, 只知道這樣可愛的長臂猿在這幽靜的林子裡和諧地生活著, 而它們的孩子們則在一天天地長大, 很平常, 也很茁壯。

這原始的情境和我們杞人憂天的愛心兩相對照, 倒讓我生出了不少的想法。

教育家們和哲學家們一致認為, 動物世界裡沒有“教育”,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們差不多就可以說, 我們人類的家庭裡存在著“過教育”的現象。

自從孩子出生, 我們的眼睛就緊緊地盯上了他們。 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處在我們的觀察之下。 做父母的, 總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 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Advertisiment
見微知著, 以便制定最好的教育方案。 我們全然像是兒童研究專家, 手裡記錄下他們的每一點變化, 頭腦裡預測他們明天可能的樣子。 據說, 真有不少父母每天都在做這樣一種研究性質的工作。 我當然不是反對這樣的做法。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考慮和選擇。 而且做一個細心的家長本無可厚非。 我只是想說, 如果我們不僅僅是觀察, 而且還把由每一步觀察結果所制定的教育干涉計畫付諸實施, 使孩子日復一日地都被我們審視的目光所包圍, 他們的行動時時刻刻都受到控制, 耳邊總在響著:“小心”、“別動”、“你應該……”諸如此類的聲音, 他們會過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試想想, 如果在你工作的地方、生活的地方、休閒的地方統統裝上攝影鏡頭,
Advertisiment
以便一群研究家對你進行研究, 並時時刻刻對你給予指導, 你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我們為什麼要一個孩子?毫無疑問, 是為了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 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教育的物件。 因此, 在家庭裡, 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得到一種自然而真實的生活, 而不僅僅是教育。

有人曾經對一群少男少女做過調查, 問他們對父母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結果, 他們一致回答, 對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太煩”。

我們的家庭裡確實需要多一些自然的、寬容的生活氣氛。 該幹啥你就幹啥, 眼睛不要整天盯著孩子, 讓他們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天地。 這就又使我想起毛色純黃的長臂猿來了。

家庭教育的真諦也許就在於人猿之間吧。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