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
習慣了無拘無束、胡天胡地的孩子該上學了。
可你卻突然發現,
他不會與人相處,
無法適應集體生活。
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焦頭爛額的小學生的母親,
那麼就請你儘早—
給孩子的自由來點約束
前些日子,
我接受了一位高學歷母親的心理諮詢。
下面是她的講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我,
一直很崇尚西方人的那種教子觀念:尊重孩子的意志,
讓孩子保持個性自由。
所以,
兒子小宇出生後,
我一直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他愛玩,
我就給他買來各種玩具任他玩個夠;他喜歡獨處,
我從不強迫他去交往;他出門不愛叫人,
Advertisiment
看起來, 這是一位盲目片面地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方式而又自以為是的母親。
Advertisiment
類似小宇這樣的個案還有不少, 多是由於家長錯誤的觀念及做法,
Advertisiment
對這樣的孩子必須及時進行“行為矯正”治療。 通常, 這種矯正過程分為三個必須的步驟:
第一, 明確孩子需要被限定或被改變的行為, 以及成人準備傳授的行為。 比如對於小宇來說, 需要改變的是他不能與小朋友合作及他的攻擊性行為;要訓練的是理解別人, 與他人產生合作關係的行為。
第二, 瞭解孩子不良行為發生的次數和令行為產生的特定的條件。
Advertisiment
第三, 安排同樣的情景, 且能不斷重複, 訓練其消除以往的不良行為方式而以一種新的積極的行為方式取而代之。 比如訓練小宇在他人與其意見相左時, 學會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情緒化。 在訓練過程中, 孩子一旦有良好的應對方式便及時給予鼓勵, 而出現不良行為時則剝奪他喜愛的東西和活動。
很顯然, 這種訓練離開同齡人、離開集體是無法完成的。 因此, 對於這類“問題兒童”, 家長除在家庭中積極地為其創造各種條件外, 還要與幼稚園和學校老師溝通, 避免老師因孩子行為不良而討厭甚至排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