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聆聽聲音的機會,讓他對聲音更敏感

給孩子聆聽聲音的機會, 可以讓他們對聲音更為敏感, 刺激大腦聽覺區域更好地發育。 這個工作, 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開始。

聽覺是寶寶發育最早的一種感覺, 始於胎兒時期。 一出生, 嬰兒對聲音就有反應;3個月, 嬰兒已經能分辨媽媽的聲音;4個月, 嬰兒的聽力發育基本成熟, 他的小耳朵變得越來越靈敏了。

所有這一切來自環境的聲音

實際上, 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 有心, 處處都是契機。 如, 家人的日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走路聲、關開門聲、水龍頭的流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各種電器發生的聲音等,

Advertisiment
室外傳來的聲音——汽車鳴笛聲、飛機飛過的聲音、風聲、雨聲、流水聲等, 所有這一切來自環境的聲音, 只要不嘈雜, 都可以為寶寶提供有益的刺激。 有的家庭會刻意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生怕影響到他。 實際上, 這樣對孩子無益, 反而剝奪了他辨識聲音的機會。 而且, 如果孩子從小就在這麼安靜的環境下長大, 一旦進入一個不那麼安靜的環境, 他就會很不適應。

此外, 媽媽的心跳聲(還在母親的肚子裡時, 他就已經熟悉並且習慣了這種聲音, 所以寶寶通常會喜歡)、嬰兒自己發出的各種聲音、用吸管等朝水裡吹氣發出的聲音(與寶寶在羊水中聽到的聲音類似), 寶寶都會喜歡。 將這些錄製下來播放給他聽, 抱孩子時採取左手抱的姿勢,

Advertisiment
讓他聽到我們的心跳聲, 這些都可以起到既刺激寶寶聽覺發展, 又安撫寶寶的作用。 當然, 給寶寶播放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音樂, 多和寶寶說話, 哼唱搖籃曲, 跟寶寶玩耍時用玩具或其他器具偶爾製造一些聲音, 吸引他的關注等, 都是刺激寶寶聽覺發育的不錯的方式。

跟寶寶玩一些製造聲音的遊戲

可以刺激寶寶的聽力的遊戲, 等寶寶大一些, 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跟他玩一些製造聲音的遊戲。 如:

在瓶子裡灌上一些水, 搖搖瓶子, 聆聽瓶子發出的聲音。 調整水位, 體驗不同水位下搖動瓶子時發出的聲音有何不同。 若水位調整合適, 甚至可以用它們演奏音樂。

在瓶子裡裝入黃豆、綠豆、大米、小麥、麵粉、塑膠小球、玻璃小球、金屬小球等不同材質、不同硬度的小物件,

Advertisiment
以不同的力度搖晃, 感受瓶子發出的響聲有什麼不同之處。

準備不同口徑、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瓶子, 對著瓶口吹氣, 聽聽氣流通過瓶子時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在瓶子裡灌上一些水再對著瓶子吹氣, 結果又有什麼不同?對著不同水位的同一個瓶子吹氣, 聲音有沒有變化?

帶孩子走出去聆聽戶外的聲音

如果我們嫌麻煩, 懶得如此用心, 或者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工作, 那就帶孩子走出去吧!

戶外, 孩子們打打鬧鬧, 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晚風吹動樹梢, 樹葉沙沙作響;秋冬兩季, 小腳丫踩著枯乾的樹葉, 那一聲聲脆響動人心弦;小溪淙淙, 河水嘩嘩, 海浪氣勢雄渾;對著遠山喊上一句、唱上一曲,

Advertisiment
那來自山谷的回聲悠遠深邃;小鳥展翅, 撲棱棱飛過樹梢……這些聲音, 不都是刺激聽覺的好素材嗎?

若能錄製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帶孩子到戶外聆聽、尋找、比對, 相信這會成為孩子們非常熱衷的一項活動。

關於聲音的遊戲無處不在

以下活動, 也不要錯過哦:

下雨的日子打著雨傘穿著小靴子到戶外聽聽雨水的聲音, 辨別雨水打在樹葉上、水泥地面上、泥土地上、雨傘上、房頂上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雨滴大小細密不同, 聲音又會有什麼不同……

下雪時, 去雪地上踩一踩, 仔細辨別雪花飄落、冰淩突墜、積雪坍塌的聲音, 甚至燃燒的火柴靠近雪地發出的嗞嗞聲……

用小棍敲敲水泥地、樹幹、鐵皮等不同材質的東西。

Advertisiment

與孩子一起, 帶著好奇的耳朵去聆聽, 關於聲音的遊戲隨處都可以展開。

家長育兒經驗談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莫札特效應”吧。 法蘭西斯·勞施和戈登·肖發現, 聽音樂與空間想像力的發展呈正相關性。 勞施和肖將大學生分為三組, 一組聆聽莫札特奏鳴曲, 一組聽一些輕鬆的節拍, 一組什麼都不聽, 結果發現聽莫札特奏鳴曲不過幾分鐘的學生, 他們的空間想像力測試成績上升了62%, 而聽輕鬆節拍和什麼都不聽的學生, 其成績只分別提高14%和11%。

這是很鼓舞人心的結論。 從琛琛的身上, 我發現音樂確實對強化他的記憶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琛琛有個習慣, 喜歡聽著音樂學習, 而且動靜不小。 有一次, 我很好奇地問他為何如此。 他的答案居然是,聽著音樂學習,可以説明他記憶。因為他聽到某個曲子,就會很自然地與當時聽這個曲子時記憶的內容關聯起來。也許這只是個特例,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但是,孩子們對音樂的熱衷卻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何況,音樂還有療愈的作用。很多情緒激動的孩子,只要聽到舒緩或熟悉的音樂就會安定下來。一個被音樂安撫而變得情緒穩定的孩子,他學習時會更專注、更投入、更安心,而不是心情煩躁、心神不定,這或許也可以成為音樂可以提升學習效率的佐證吧。

《讓孩子天賦自由》是林怡從事早教工作15年來最重要的作品。在本書中她分享了如何在0~6歲的成長關鍵期,喚醒並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本能,實施不著痕跡的教育,養育一個既聰明又省心的孩子,讓親子雙方都活得更自在、更輕鬆的方法。

他的答案居然是,聽著音樂學習,可以説明他記憶。因為他聽到某個曲子,就會很自然地與當時聽這個曲子時記憶的內容關聯起來。也許這只是個特例,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但是,孩子們對音樂的熱衷卻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何況,音樂還有療愈的作用。很多情緒激動的孩子,只要聽到舒緩或熟悉的音樂就會安定下來。一個被音樂安撫而變得情緒穩定的孩子,他學習時會更專注、更投入、更安心,而不是心情煩躁、心神不定,這或許也可以成為音樂可以提升學習效率的佐證吧。

《讓孩子天賦自由》是林怡從事早教工作15年來最重要的作品。在本書中她分享了如何在0~6歲的成長關鍵期,喚醒並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本能,實施不著痕跡的教育,養育一個既聰明又省心的孩子,讓親子雙方都活得更自在、更輕鬆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