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如何讓他更遵守規則?

初次見面, 小雨媽媽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雨從山林基地的菜地裡摘了一些小番茄, 媽媽高聲讚歎:“寶貝, 真棒!”

“寶貝, 給老師分享一下吧!”小雨高興地將番茄分發給老師們。

“小雨媽媽, 你做得不錯, 孩子的狀態很好啊。 ”我說道。

“大李老師, 我閱讀了大量育兒書籍, 書裡都提倡給孩子自由和多給予誇獎, 我就是這樣做的。 ”小雨媽媽自豪地說道。

我們聊得正起勁, 突然聽到小雨大聲喊:“神經病, 你神經病呀!”

原來小雨在小木屋裡玩耍時, 把小鐵鍁拿了進去。 這不符合進小木屋玩的規則, 因為可能傷人傷己。

Advertisiment
一個老師柔聲提醒小雨, 不料他卻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寶貝, 請不要這樣說話, 好嗎?”小雨的媽媽勸道。

小雨絲毫不聽, 繼續高喊著“神經病”, 並且把鐵鍁扔到了屋外。

小雨媽媽依然輕聲細語, 但孩子叫喊之聲卻越來越響亮。 此時的小雨媽媽顯得很焦慮, 與之前判若兩人。

小雨媽媽的無能為力

為瞭解孩子行為的背景, 我再次和小雨媽媽深入交談。 原來, 小雨4歲之前, 媽媽很嚴厲, 為他請了鋼琴老師, 只要孩子彈不好, 媽媽就一頓怒吼。 在幼稚園有什麼調皮的表現, 媽媽也會嚴厲指責小雨。 直到媽媽接觸到“愛和自由”等一些理念, 一下子被打動, 對自己的做法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 但媽媽很困惑:如今, 自己給孩子很多自由, 給他鼓勵和支持,

Advertisiment
為什麼他卻時常不講理呢?

我決定在活動中提醒小雨媽媽改變一下對孩子的方式。

這一天, 天氣格外晴朗, 我帶著孩子們讀起了繪本。

正當我們津津有味地讀著《鼠小弟的紅背心》一書時, 突然聽到“啪啪”的聲音。 原來小雨爬到了我們讀書的桌子上, 並且把手裡一個繪本扔了出去。

“寶貝, 你這樣做不對。 ”

小雨絲毫沒有聽進媽媽的勸告, 繼續把桌上的書扔到地上。

“寶貝, 請你住手。 ”小雨媽媽坐著一動沒動, 只是單純提醒。

“小雨媽媽, 請停止提醒, 繼續做你的事情。 ”我悄聲給小雨的媽媽提出建議。

於是, 小雨的媽媽埋頭做手工。 我和孩子們繼續讀書。

我沒特意去看小雨, 但我聽到那邊安靜下來了。 大約過了3分鐘, 又聽到一本書“啪”地被扔到地上。

Advertisiment

我們依舊做著自己的事, 小雨媽媽有點撐不住, 偷偷用眼睛瞄孩子。

“小雨媽媽, 不要看孩子。 ”我輕輕提醒道。

當孩子“搗亂”時, 其實是在試探媽媽對他管教的底線。 當媽媽總說“請不要”, 反而會加劇孩子的逆反。 處理的方法之一就是“不過度關注”。

大約過了10多分鐘, 小雨徹底安靜了, 因為他已扔了10本書, 周圍並沒任何反應。 小雨自然覺得扔書不好玩, 看我們讀得熱火朝天, 他忍不住過來看書。

就這樣, 小雨的一場“惡作劇”被悄悄平息。 孩子們的“壞行為”, 很多時候是想吸引家長的關注。 媽媽一方面需要減少對“不良行為”的關注, 另一方面要在生活中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自由不是什麼都不管

好學的小雨媽媽, 深受一些育兒書中“自由和尊重”等理念的影響,

Advertisiment
覺得孩子怎麼做都是合理的, 但她不知道, 愛是自由和規則並行的。 如果孩子一味自由, 就會變得過度自我, 而不懂顧及別人的感受, 不懂遵守社會的規則, 對他未來的成長是有百害無一利的。

當孩子出現傷害他人、傷害公共秩序的言行時, 家長一定要嚴厲去制止;但如果孩子只是一些“不良”破壞性的行為, 那就不要簡單去糾正行為, 而是要從生活中培養同理心。

第二天下午的繪畫課, 孩子們投入地畫著, 整個教室都靜悄悄的。

突然一個孩子尖叫道:“老師, 小雨脫褲子了!”我看到小雨已經把褲子脫下來了, 但一旁的媽媽對此並沒制止。 也許她覺得孩子這樣做沒什麼不當, 但我知道需要進行干預了。

Advertisiment

我趕緊把小雨抱到一個無人房間。 “放開我!”小雨大吼大叫道。 我用一種理解的口氣對他:“小雨, 看到你脫褲子, 我很擔心, 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能告訴老師嗎?”

小雨見我的態度如此, 才說:“大李, 我覺得自己的小雞雞很癢, 很想脫褲子撓一撓。 ”

“你在家也這樣嗎?”

“嗯, 我在家時, 也這樣做過。 ”

原來, 媽媽是允許孩子有如此行為的, 她並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 所以孩子不知道一些事情的對錯。

“小雨, 露屁股是一件很隱私的事, 在別人面前是不禮貌, 不被允許的。 但在這個房間, 因為沒有其他人, 是可以的。 ”我解釋。

“可是大李, 我當時就很不舒服呀!”

“培訓大廳裡有很多人, 他們都正在工作, 這時你把褲子脫了, 別人就會吃驚:咦, 怎麼回事?這會打擾到其他人。”說這話時,我故意做了一些誇張的動作,這有利於加深孩子的記憶。

“你以後要脫褲子時,就到這個地方來。”我的小建議得到了小雨的採納。他高興地去繪畫了。

當看到孩子不恰當的行為時,很多家長都聽之任之,導致孩子在公共場合呈現出一些“不良”狀態。這時,父母不是單純制止,而是有責任讓孩子瞭解到“why”(為什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起良好的“how”(怎麼辦)。

尋找契機觸動孩子

小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缺乏關注和接納的,所以他到了集體裡面會破壞規則,再加之媽媽接受“愛和自由”思潮,但在操作層面上走到了另外的極端,對小雨的很多行為不做適當的引導,所以孩子的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對於“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不能單純地從行為本身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一出現破壞性行為我們就去干涉去提醒,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而美好的故事對孩子來說會有魔法般的效果。於是我們採取“迂回戰術”,啟用故事的形式。

第四天恰巧是小雨的生日,老師們積極準備起來。

“我的眼中你是寶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隨著《世界有你會更美好》這首歌,小雨的生日故事開始了。

“在美妙無比的草地上,有座金色的房子,一個孩子住在裡面。孩子的守護天使拉著他的手,為他尋找合適的家庭。找啊找,找啊找,找了很長時間終於找到了一位善良的媽媽和一位強壯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為嬰兒做好各種準備。天使把一些非常特殊的種子,比如可愛、善良等等,都放進了孩子的心田。當一切準備就緒,這個可愛的小寶貝就出生了,爸爸媽媽給他取名叫做小雨。”

“在1歲時,小雨學會了爬,學會了踉蹌走路;到兩歲時,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喊媽媽……今天是小雨6歲的生日,讓我們一起來給小雨唱生日歌吧。”

小雨媽媽的眼角閃起了淚花。我們把小雨邀請到中間,一起為他唱生日歌。小雨突然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大聲喊著:“都給我閉嘴。”

我們沒有理會也沒有制止小雨的舉動,而是繼續唱。雖然小雨依舊喊著“閉嘴”,但我知道孩子聽進去故事了,並且也很在意大家給予的祝福,因為他一直在提醒媽媽來拍照。

輪到切蛋糕時,因為小雨經驗不足,所以他把一大塊給一個小個子,而把一小塊給了一個大孩子。

“小雨,你可以考慮一下別人的飯量。”我悄悄提醒道。小雨又把蛋糕切了一遍。這次生日會,讓小雨體會到尊重和接納,也懂得去為別人考慮。之後,在玩群體性☆禁☆遊☆禁☆戲時,小雨很少去破壞環境、打擾別人了。我們還安排他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的責任心和替別人著想。而小雨媽媽也不再高談闊論,開始全身心地陪護起孩子。

溫馨貼士: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如何讓他更遵守規則?

1.對自由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家長要體察在教育孩子中,自己所經歷的階段以及實際掌握的育兒理論,避免死摳書本、照搬照做。因為很多父母兒時並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尊重和自由,所以在成年後,對待孩子自由度的把握容易出現偏差。很多人會單純理解為“孩子想幹嗎就幹嗎”,繼而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則。

2.理解孩子的天性。比如說,5歲孩子的身上,那種生命的張力正要展開,孩子需要在玩耍中釋放精力。如果家長強制他安靜,孩子會很難受的。這時,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多帶他們去運動。

3.相互尊重是品行建構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是不會聽從成人的指導,從而成長起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解決孩子問題時,不要老盯著他的缺點,而是利用教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為何不可做。

4.幫助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當出現一件事情時,我們要把別人的感受告訴孩子,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

5.對於嚴重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幫助孩子建構他的品行習慣。比如說編故事,把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當成故事中遵守規則的主角;比如說多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分配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照看小動物、小植物等。 

怎麼回事?這會打擾到其他人。”說這話時,我故意做了一些誇張的動作,這有利於加深孩子的記憶。

“你以後要脫褲子時,就到這個地方來。”我的小建議得到了小雨的採納。他高興地去繪畫了。

當看到孩子不恰當的行為時,很多家長都聽之任之,導致孩子在公共場合呈現出一些“不良”狀態。這時,父母不是單純制止,而是有責任讓孩子瞭解到“why”(為什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起良好的“how”(怎麼辦)。

尋找契機觸動孩子

小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缺乏關注和接納的,所以他到了集體裡面會破壞規則,再加之媽媽接受“愛和自由”思潮,但在操作層面上走到了另外的極端,對小雨的很多行為不做適當的引導,所以孩子的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對於“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不能單純地從行為本身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一出現破壞性行為我們就去干涉去提醒,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而美好的故事對孩子來說會有魔法般的效果。於是我們採取“迂回戰術”,啟用故事的形式。

第四天恰巧是小雨的生日,老師們積極準備起來。

“我的眼中你是寶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隨著《世界有你會更美好》這首歌,小雨的生日故事開始了。

“在美妙無比的草地上,有座金色的房子,一個孩子住在裡面。孩子的守護天使拉著他的手,為他尋找合適的家庭。找啊找,找啊找,找了很長時間終於找到了一位善良的媽媽和一位強壯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為嬰兒做好各種準備。天使把一些非常特殊的種子,比如可愛、善良等等,都放進了孩子的心田。當一切準備就緒,這個可愛的小寶貝就出生了,爸爸媽媽給他取名叫做小雨。”

“在1歲時,小雨學會了爬,學會了踉蹌走路;到兩歲時,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喊媽媽……今天是小雨6歲的生日,讓我們一起來給小雨唱生日歌吧。”

小雨媽媽的眼角閃起了淚花。我們把小雨邀請到中間,一起為他唱生日歌。小雨突然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大聲喊著:“都給我閉嘴。”

我們沒有理會也沒有制止小雨的舉動,而是繼續唱。雖然小雨依舊喊著“閉嘴”,但我知道孩子聽進去故事了,並且也很在意大家給予的祝福,因為他一直在提醒媽媽來拍照。

輪到切蛋糕時,因為小雨經驗不足,所以他把一大塊給一個小個子,而把一小塊給了一個大孩子。

“小雨,你可以考慮一下別人的飯量。”我悄悄提醒道。小雨又把蛋糕切了一遍。這次生日會,讓小雨體會到尊重和接納,也懂得去為別人考慮。之後,在玩群體性☆禁☆遊☆禁☆戲時,小雨很少去破壞環境、打擾別人了。我們還安排他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的責任心和替別人著想。而小雨媽媽也不再高談闊論,開始全身心地陪護起孩子。

溫馨貼士: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如何讓他更遵守規則?

1.對自由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家長要體察在教育孩子中,自己所經歷的階段以及實際掌握的育兒理論,避免死摳書本、照搬照做。因為很多父母兒時並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尊重和自由,所以在成年後,對待孩子自由度的把握容易出現偏差。很多人會單純理解為“孩子想幹嗎就幹嗎”,繼而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則。

2.理解孩子的天性。比如說,5歲孩子的身上,那種生命的張力正要展開,孩子需要在玩耍中釋放精力。如果家長強制他安靜,孩子會很難受的。這時,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多帶他們去運動。

3.相互尊重是品行建構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是不會聽從成人的指導,從而成長起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解決孩子問題時,不要老盯著他的缺點,而是利用教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為何不可做。

4.幫助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當出現一件事情時,我們要把別人的感受告訴孩子,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

5.對於嚴重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幫助孩子建構他的品行習慣。比如說編故事,把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當成故事中遵守規則的主角;比如說多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分配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照看小動物、小植物等。 

相關用戶問答